随着手扶拖拉机发动,哗啦啦的水流顺着管道涌动着,注入旁边的土坝围堰当中。
此刻,二队留在村里的男女老少都围在鱼塘边看热闹。今年第一次养鱼捕捞,他们都想知道能有多少收获。
众人过来时,大多手里提着水桶和网兜。
王连顺之前通知过,抽干水后会在现场进行一次分鱼。
除了二队的社员们,一队同样有不少人过来。
胡永州和刘庆立也在现场,被王满银专门招待着。
胡永州是坐着手扶拖拉机过来的。刘庆立则代表供销社收鱼。
说起来,三个人一起扛过枪的,彼此关系还算不错。
如今重新聚一起,都有些唏嘘。
毕竟两年前那场经历,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刘庆立,更差点丢掉性命。
随着水位不断降低,塘面凝结的厚冰层开始碎裂掉落,躲在水中的鱼群也攒动起来。
见状,王连顺忙指挥人沿塘边打捞碎冰,以方便等会儿放捞网捕鱼。
罐子村以前几乎没有人捉过鱼,自然也谈不上编织渔网。不过今年情况不同,随着东拉河的鱼群不断出现,现在几乎家家都有网兜。
其实编织渔网和兔子网在手法上并没有太大区别,都是通过绳结彼此相连,只在成品形状和网眼大小存在一定差异。
尤其捞网,说白了就是加长加宽版的兔子网,后边再绑一个网兜。
对村里人来说,自然不在话下。
早在半个月前,王连顺就安排人编织出一张十多米长的大眼捞网,有一米多高。
这么一折腾,差不多到中午了。
诺大的水面渐渐消失,塘里鱼类的活动空间不断被压缩,最后全部汇聚在深水处。王连顺见塘里剩有不少水,干脆找两个人看守,让其余人都回家吃饭,等下午再分鱼。
刘庆立和胡永州则被带到大队部招待,王满银则在边上作陪。
不过下午要办正事儿,几人都没有多喝,意思意思就算了事。
等他们重新返回时,鱼塘里的水已经只剩百来平方大小。一条条灰褐色的脊骨不停游动着,看起来非常喜人。
接着,王连顺亲自下塘指挥拖曳捞网。
这种需要下力气的活儿,自然少不了王满银。
午后气温比较高,差不多能有十来度。
但是塘底依然冰凉刺骨,几人刚挽着裤管下去,都忍不住打起冷颤。
好在这处水塘是第一年启用,塘底堆积的淤泥只有二指厚,他们行走起来并不困难。而且经过一段时间适应,等双腿冻麻木后,也不觉得冷了。
随着捞网入水拖曳,受到惊扰的鱼类再次活跃起来……有些草鱼更是直接飞出水面半米多高,一头扎进泥巴当中,接着被人用网兜捞到岸上。
当然更多草鱼则被捞网裹挟着,落入后半段的网兜当中。
众人不过拖动捞网行进十几米的距离,已经累的喘起粗气。
好在等捞网脱离水面时,又有几人下到塘底帮忙。连站在岸上等待的胡永州和刘庆立也不例外,纷纷脱了鞋子下去拖曳。
十多个人七手八脚,终于将满满一捞网大鱼弄到岸上。
这些草鱼饲养了半年多时间,如今重量基本在两斤以上,最大也不过三斤多点。
放在后世,依然只能算鱼苗。
要知道,草鱼在适合的环境里一般能长到十斤以上,最大甚至超过八十斤。
不过罐子村人眼里,这些已经能够称得上是大鱼了。
毕竟他们平时在东拉河里捉到的鲫鱼,最多不过半斤重。
一大网草鱼拖上岸后,又立刻放入塘边挖好的水坑里养着。
虽然这张捞网整体是大网眼,但网底部分的网眼很小。也因此,随之捉上来还有百来斤小杂鱼,全被收拢进木盆里,留着等下分给社员们。
这些小杂鱼是王满银夏天洗澡时偷偷放入其中的,几个月时间也长大不少。
等捞网在塘底连过二次后,草鱼基本被捉个干净。至于零星几条漏网的草鱼连通杂鱼,就需要小网兜下水捉了。
全部收拢后,小杂鱼竟然也捉有二三百斤。
算下来,二队每家能够分四五斤。
捉了这么多次鱼后,罐子村人现在也有了一定的养殖经验,所以来时才会带着水桶。不少人打算分鱼后养着,留到过年再吃。现在是冬天,放在大水缸里养十天半月啥事儿也没有。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