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是母猴有了自己的孩子,还是母猴彻底明白了泥猴不是它的同类,母猴选择放弃泥猴。当他的养父遇上泥猴的时候,母猴不见了,其他的猴子也不见了,它们任由泥猴自生自灭。实际年纪只有三岁大的泥猴,根本不可能独立在山里生活。要不是遇上这个后来的养父的话,泥猴只有死路一条。
花子赵一后来慢慢知道了一些内幕,也会知道了老百姓对待猴娃的方法,他十分庆幸自己当初遇上了养父。猴娃因为长期被猴子抚养长大,无论是生活习性还是交流方式都和一般的人类不一样。他们不但不会说话,而且会十分不安和暴躁,他们不相信人类,也害怕人类。而在一般的人看来,这些猴娃不但不像人,而且十分不听话。甚至于有人说这些猴娃被妖怪附体了,是妖精、是怪物。迷信的老百姓就会圈禁或者是直接杀死这些猴娃,几乎没有一个猴娃可以顺利存活下来。就算老百姓把猴娃上交给了衙门,衙门也会秘密把猴娃处理了。所以说泥猴十分幸运,因为他遇上了一个心肠好又见多识广的养父。
八旗最初源于满洲(女真)人的狩猎组织,是清代旗人的社会生活军事组织形式,也是清代的根本制度。
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努尔哈赤整顿编制,分别以牛录额真、甲喇额真、固山额真为首领。初置黄,白,红、蓝4色旗,编成四旗。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增设镶黄、镶白、镶红、镶蓝4旗,八旗之制确立。满洲(女真)社会实行八旗制度,丁壮战时皆兵,平时皆民,使其军队具有极强的战斗力。
努尔哈赤遂于天命年间始设蒙古旗,至皇太极天聪九年(1635年)编成蒙古八旗。皇太极于天聪五年(1631年)先编一汉军旗,至崇德七年(1642年)完成汉军八旗的编制。合称八旗,统率八旗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至此八旗的制度臻于完善。
入关前,八旗中的正黄、镶黄两旗由汗王(皇帝)直接统领,其它6旗分别由汗王的子侄统领。顺治八年(1651年)多尔衮死,顺治帝亲政,收多尔衮所辖的正白旗归皇帝统领,于是形成了上三旗与下五旗。
清入关伊始,为加强军事防御,分别令八旗兵在京师与各地驻防,直至18世纪中叶,八旗营区终于系统地分布于全国的军事要地,实行永久性的驻扎。入关伊始,清廷即采取了大规模的“圈地“活动,圈占民人的大批良田划归旗人;豁免旗人的税赋与劳役。优惠政策造成了旗人的颓废和寄生性,致使其后代骑射荒废,甚至出现“生计“问题。
八旗制度与清政权相始终,它既是清王朝取胜的重要因素之一,也使清王朝最终走向衰败没落之路。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