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曰:人年老而无子者,材力尽耶?将天数然也?
岐伯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
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
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
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
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
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
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
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
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
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
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斑白。
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
八八,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则齿发去。
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泻。今五脏皆衰,筋骨解堕,天癸尽矣,故发鬓白,身体重,行步不正,而无子耳。
张简斋又道:“所以,女子以七为数,男子以八为数。一个女子最黄金的年龄就是三七、四七即至五七,而后身体开始衰弱,此时如果生产便就有极大危险。男子同理三八、四八即至五八,而后身体同样开始衰弱,此时再去要子,子孙未必康健。同样,黄帝内经告诉我们两个道理,一是阴阳,二是五行与五脏,一切病痛都是风邪,而邪要作祟就需要载体,这载体就是五脏。只要阴阳均衡,五脏调和,人体就不会生病。这是治疗一切疾病的根本与医之根本。”
\t于是接下来两年,姬冉就从《素问》的原理到《灵枢》的经脉一点一点的了解,吃透,最后勉勉强强的学会了《黄帝内经》。为什么是勉勉强强呢,因为全是理论,虽然偶尔可以坐堂试试,但是姬冉发现自己曾经在天峰大师那里学到的有些跟张简斋教导的是不同的,毕竟天峰大师除了治疗寺内僧众,就是在山下义诊,山下农户一般不会有什么太重的疾病,都是发烧感冒之类的。而张简斋神医这里,各种疑难杂症,各种奇奇怪怪的病例。
\t接下来的两年姬冉又分别学习了《伤寒论》与《金匮要略》。
\t伤寒论中辨脉法却是一切中医奉行的准则。
\t问曰:脉有阴阳,何谓也?
\t答曰:凡脉大、浮、数、动、滑,此名阳也;脉沉、涩、弱、弦、微,此名阴也,凡阴病见阳脉者生,阳病见阴脉者死。
\t问曰:脉有阳结阴结者,何以别之?
\t答曰:其脉浮而数,能食,不大便者,此为实,名曰阳结也,期十七日当剧。其脉沉而迟,不能食,身体重,大便反硬,名曰阴结也。期十四日当剧。
\t问曰:病有洒淅恶寒而复发热者,何?
\t答曰:阴脉不足,阳往从之;阳脉不足,阴往乘之。
\t曰:何谓阳不足?
\t答曰:假令寸口脉微,名曰阳不足,阴气上入阳中,则洒淅恶寒也。
\t曰:何谓阴不足?
\t答曰:假令尺脉弱,名曰阴不足,阳气下陷入阴中,则发热也。
\t阳脉浮(一作微)阴脉弱者,则血虚。血虚则筋急也。
\t其脉沉者,荣气微也。其脉浮,而汗出如流珠者,卫气衰也。荣气微者,加烧针,则血流不行,更发热而躁烦也。
\t脉(一云秋脉)蔼蔼,如车盖者,名曰阳结也。
\t脉(一云夏脉)累累,如循长竿者,名曰阴结也。
\t脉瞥瞥,如羹上肥者,阳气微也。
\t脉萦萦,如蜘蛛丝者,阳气(一云阴气)衰也。
\t脉绵绵,如泻漆之绝者,亡其血也。
\t脉来缓,时一止复来者,名曰结。脉来数,时一止复来者,名曰促(一作纵)。脉,阳盛则促,阴盛则结,此皆病脉。
\t阴阳相搏,名曰动。阳动则汗出,阴动则发热。形冷、恶寒者,此三焦伤也。
\t若数脉见于关上,上下无头尾,如豆大,厥厥动摇者,名曰动也。
\t阳脉浮大而濡,阴脉浮大而濡,阴脉与阳脉同等者,名曰缓也。
\t脉浮而紧者,名曰弦也。弦者状如弓弦,按之不移也。脉紧者,如转索无常也。
\t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寒虚相搏,此名为革。妇人则半产、漏下,男子则亡血、失精。
\t问曰:病有战而汗出,因得解者,何也?
\t答曰:脉浮而紧,按之反芤,此为本虚,故当战而汗出也。其人本虚,是以发战。以脉浮,故当汗出而解也。
\t若脉浮而数,按之不芤,此人本不虚;若欲自解,但汗出耳,不发战也。
\t问曰:病有不战而汗出解者,何也?
\t答曰:脉大而浮数,故知不战汗出而解也。
\t问曰:病有不战,不汗出而解者,何也?
\t答曰:其脉自微,此以曾发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以内无津液,此阴阳自和,必自愈,故不战、不汗出而解也。
\t问曰:伤寒三日,脉浮数而微,病人身凉和者,何也?
\t答曰:此为欲解也。解以夜半。脉浮而解者,濈然汗出也;脉数而解者,必能食也;脉微而解者,必大汗出也。
\t问曰:病脉,欲知愈未愈者,何以别之?
\t答曰:寸口、关上、尺中三处,大小、浮沉、迟数同等,虽有寒热不解者,此脉阴阳为和平,虽剧当愈。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