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穿越东京泡沫时代> 第四百零九章 老板真男人!(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四百零九章 老板真男人!(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在看到名片上的头衔后,呼吸不由得一滞。

  前面几个他不了解的就不提了。

  可是最后那几个……

  亚洲院线,云·尚杂志,云上娱乐(亚洲)、云上音乐(香江),全都挂着董事长头衔。

  尤其是最后一个云上音乐(香江)。

  勉强也算是音乐圈人士的陈建添,对于这家涉足香江音乐圈不算久,但手笔却不是一般大的公司,早就如雷贯耳了。

  云上音乐(香江)旗下,不但经营着众多霓虹知名歌手在香江的业务。

  甚至还出资签了不少香江本土歌手。

  尤其是最近两个大手笔事件。

  第一件事,便是与潘笛笙合资成立子公司‘云迪唱片’,由资深经纪人陈家瑛担任经理职务,签下了情歌王子陈百强。

  (陈家瑛也是王菲,陈奕迅的经纪人)

  而第二件事,更是两几天前才发生的,当红歌星张国荣由华星唱片过档云上音乐(香江)。

  并且在过档第二天,便宣布续约六年。

  而据传言说,云上音乐(香江)仅仅给张国荣的签字费便高达千万!

  要是此时陈建添的心声被羽生秀树听到,肯定是要解释一下的。

  给张国荣的签字费其实不是一千万港元,而是一千两百万港元。

  不过这其中,只有六百万港元是真实签字费。

  另外六百万则是以预付款的形式支付,要求张国荣的唱片销量达到一定数量。

  完成了,六百万港元就算是签字费。

  要是完不成,六百万港元就会从其收入中扣除。

  不过云上音乐设置的门槛不算高,按照张国荣的当红程度,完成签约绝不是问题。

  说起来,一千多万港元的签字费也不算什么。

  时间进入八十年代末,随着CD的普及,唱片销量不断攀高,顶级歌星千万签约费很快就普遍起来。

  九十年代王菲签约百代唱片,更是创下了七千万的天价签字费。

  不过在与陈百强,张国荣的合约中,签字费并不是最重要的。

  重要的是云上音乐(香江),引进了成熟的唱片版税分成模式。

  八十年代,香港的唱片公司给歌手分钱,多数都是按照销量包个红包。

  版税制度在香江,湾湾,以及整个东南亚被广泛的应用,还是靠着外来唱片企业的竞争,在九十年代唱片销量爆发后才推动的。

  羽生秀树看过一期港台音乐人的采访节目。

  有位在八十年代就成名的创作人就说,他们成名的太早了,根本没享受到每张唱片五块钱版税的福利如何。

  比起老板看销量,看心情给红包。

  能真真切切凭借销量赚钱,这对于成名歌手的吸引力当然无比强烈了,这也是张国荣愿意续约的主要原因。

  可即便陈建添不知道内情。

  却也不妨碍他震惊于云上音乐(香江)的大手笔。

  毕竟号称香江乐坛“三王一后”的谭咏麟,陈百强,张国荣,梅艳芳,一口气被云上音乐(香江)拿下两个。

  而这样一家唱片公司的老板,此时却对beyod乐队发出邀请。

  虽说他听到羽生秀树的名字后,已经想起那些之前的报道,记起了羽生秀树的一些身份。

  但此时仍有种天上掉馅饼的感觉。

  陈建添没有第一时间回答,而是把手中的名片递给了beyod乐队的几人轮流查看。

  当几人看到羽生秀树的那一串头衔,以及云上音乐(香江)的名字后,也纷纷有些惊讶。

  联想最近音乐圈全都在谈论的,关于张国荣的千万签字费。

  黄贯中突然觉得,他们要是签约了云上音乐,此时身处的豪宅或许买不起,但普通的大房子完全可以想象一下。

  不过还未等其他人答应,当名片落到最后一位黄家驹手中时。

  黄家驹看完后,把名片放在桌子上。

  目光冷静的看向羽生秀树,“羽生先生,我想知道签约后,您对我的乐队有什么安排吗?”

  “安排?”

  羽生秀树想了想说,“我这边没有什么安排,毕竟负责你们工作的,是我唱片公司的下属。”

  对于羽生秀树而言,他只是打算签下beyod乐队。

  至于后续的行程工作,唱片制作发行,肯定是交给专业人士去处理。

  他连自己女人的工作都懒得管,又怎么可能去管beyod乐队的事情。

  羽生秀树此言一出,黄家驹忍不住挠了挠头,也感觉自己问了句废话。

  黄家驹想了想,换了一个说法,“如果羽生先生的唱片公司想要签我们的话,可否允许我提一个要求?”

  听到黄家驹的话,陈建添欲言又止。

  他当然是想劝黄家驹,有这么大的唱片公司愿意签约,我们赶快答应就是了,还装什么清高,提什么条件。

  不过还未等羽生秀树回答黄家驹的问题,菲佣便走过来对他说。

  “先生,小林正丈先生到外面了。”

  小林正丈,云上娱乐(亚洲)在香江的负责人,也兼任云上音乐(香江)的管理工作。

  羽生秀树想签约beyod乐队,自然要把他叫过来。

  “让他进来。”

  羽生秀树吩咐完,便看向黄家驹,“黄先生请稍等,我负责香江唱片公司的下属来了,你有什么要求可以等他来一起说。”

  没一会,提着公文包的小林正丈走进的客厅。

  羽生秀树给双方进行了介绍之后,对黄家驹说,“黄先生,你可以说你的要求了。”

  “我的要求很简单,那就是beyod只做原创音乐,我不想把海外的歌曲填词后放进beyod的专辑里。”

  黄家驹说话时语气认真,眼神坚定。

  那样子,仿佛羽生秀树不同意这个条件,beyod就绝对不会签约。

  黄家驹身边,其他队友和陈建添都为黄家驹的发言捏了把汗。

  毕竟在如今这个香江畅销歌曲几乎都是翻唱填词的年代。

  就连云上音乐(香江)刚刚签约的张国荣,成名曲也是翻唱歌曲的情况下。

  黄家驹提出这样的要求,实在是有些不合时宜。

  坚持原创音乐的做法,也显得过于异类。

  在所有人紧张的等待中,羽生秀树露出个微笑。

  摊摊手说,“我想这根本不是问题,云上音乐在音乐制作中,一向尊重歌手自己的意愿。

  你们只要稍微了解一下就知道,云上音乐的歌手担任唱片制作人,或是自己挑选确定制作人,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嗯……说到这里,羽生秀树就想起自家女人小胖菜。

  那姑娘的“恶”名,从华纳唱片到云上音乐,就没有一个不头疼的。

  解雇经纪人,和制作人在录音棚里爆发争执,简直是家常便饭。

  反正只要到了工作里,那姑娘就跟换了个人一样。

  “呃……”

  黄家驹又有种他说了废话,一拳打空的感觉。

  自己发自心底的坚持,结果在人家看来,却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毕竟在霓虹那种成熟的唱片市场,歌手,创作者与唱片公司之间,如何磨合,如何妥协,早已发展的十分完善。

  远远比野蛮生长的香江音乐圈更加规范。

  酝酿的“悲壮”情绪,一时间无法释放,黄家驹只能尴尬的挠了挠头。

  看到黄家驹这个样子,羽生秀树有些好笑的问,“黄先生就只有这一个要求吗?”

  黄家驹想了想后说,“暂时就只有这一个。”

  羽生秀树说,“很好,那接下来我会让小林先生告诉你们一些签约后的待遇问题,然后你们再判断是否要加入云上音乐。”

  beyod乐队五人和陈建添对视一眼,纷纷点头说,“好的。”

  羽生秀树低声对小林正丈吩咐了几句。

  小林正丈便取出几张文件,分发给beyod几人和陈建添,便开始介绍起来。

  “如果几位愿意加入云上音乐的话,云上音乐保证,每年最低帮各位制作发行两首单曲,一张专辑。

  关于音乐及录像带产品的制作,歌手和作品的营销,所有费用由云上音乐承担。

  唱片上市后,我们提供了两种收益模式,分别是固定收益以及版税分成,磁带,唱片,CD有不同的分配比例,具体可以看你们手上的资料。”

  小林正丈说到这里的时候,beyod乐队的几人纷纷去看手上的文件。

  发现不同的音乐载体,虽然分配比例不同。

  但依旧都能归类于小林正丈所说的两种模式下。

  固定收益,旱涝保收。

  版税分成,则就拼的是销量了。

  唱片卖得好大家豪宅跑车,卖的不好了大家一起街边吃盒饭。

  而小林正丈的介绍并未停下。

  “关于唱片制作方面,会长刚才已经说了,你们可以自己担任制作人,也可以委托我们邀请有经验的制作人,云上音乐会对音乐品质和内容进行一定的监督,但却不会干涉你们的创作

  ……”

  最后,小林正丈说了几人最关心的事情。

  “你们这种五人规模的新人乐队组合,云上音乐会根据签约年限,提供每年十五万港元的基础签字费,最低签约时间六年,要是愿意多签我们也不介意。”

  beyod乐队里,有几个人听到这个签字费,眼睛当即就亮了。

  按照小林正丈所说,他们哪怕只签约最低的六年合约,也能拿九十万港元的签字费。

  每个人能分十八万港元,等于只要签字,一人一套房就到手了。

  香江音乐圈,签约新人能给个五六万就算良心唱片公司了。

  有些唱片公司,签新人非但没有钱,甚至连唱片的制作费用都需要新人分担。

  可就在这时候,小林正丈却又继续道。

  “不过,签字费的一半属于预支费用,是需要你们的唱片达到一定销量的,否则就会在后续收益中扣除。”

  几人听到这话,瞬间明白这天下果然没有白吃的午餐。

  人家多给这些钱,只是变相的激励他们罢了。

  但即便如此,云上音乐对待新人的待遇,也算是香江音乐圈最好的了。

  不过说完好处,小林正丈又看向了担任经纪人的陈建添。

  “陈先生,云上音乐签歌手有一个前提,是必须包括经纪合约在内的全约,所以beyod要是愿意签约,他们的经纪合约必须过档到云上娱乐旗下的经纪公司。”

  小林正丈的要求,倒不是单独针对陈建添。

  而是云上娱乐海外发展这几年,用一次次失败积攒的经验。

  云上娱乐要经纪合约,并非是看中那点经纪合约分成,也不是想要控制艺人。

  毕竟艺人的经纪合约,赚钱远远比不上卖唱片。

  但问题是,艺人经纪公司虽然赚钱不多,但却在有些时候,能影响艺人做出些不符合唱片公司规划的事情,导致唱片公司遭受重大损失。

  因此云上音乐必须紧抓经纪合约,以保证对艺人在大方向上的规划一致。

  听到小林正丈的话,陈建添顿时就有些不乐意了。

  他发掘beyod乐队,自然是为了最后的收获,现在云上娱乐一句话就要把经纪合约拿走。

  这种情况下,beyod乐队倒是无所谓,可他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