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推贤论旧(一)
和郑镜堂的唇枪舌剑交锋下来, 卓思衡摸清了三件事:
第一,旧臣与唐家的党羽根本不相信太子可以继位, 那是不是可以说, 他们心中其实已经确定了更合适的人选?
第二,在这些人眼中,自己行事的逻辑也是先私而后公,甚至不惜为自己积累政治筹码而牺牲家人的利益;
第三, 因为这两年自己政治地位的上升势头, 或许他已经超越高永清, 成为对方的第一目标。
卓思衡相信自己是个善于总结的人, 但前两点仍需更多信息实践检验,来日方长。
第三点却是最有可能的。
因为在大朝会上, 皇上给卓思衡在国子监司业外加了个集贤馆直学士。
集贤馆相当于国家图书馆,用以收藏典籍碑文拓片等文教重器, 机要清贵, 但整个机构不过五个常设官吏负责日常工作,而集贤馆大学士、学士、直学士等头衔均只是荣誉职务, 其中大学士是专门授予于高位退休的官吏, 佟铎就在致仕时获得此荣誉称号;学士其次, 但至少也得是四品往上退休的人才有机会得到;至于直学士,那就好弄到手得多, 它只授予在任官吏,一些被皇帝特别分派负责修书、编史、巡学与特殊经筵等学政事务的官吏按常例会被赠与此头衔, 而这也是年轻官吏能最早摸到的馆阁学士头衔之一。
不是正式编制, 也不是历史上获此头衔最年轻的官吏,却是圣上在位以来第一个三十岁前冠名直学士职称的大臣。
卓思衡有了这个头衔,便是顶着钦封的治学官名义来到国子监, 得到消息的诸位官吏全都站好迎接,站在头一个的便是三婶的哥哥,国子监祭酒姜文瑞。
梅子义在去年就因身体原因告病致仕,他如今仍在卧榻静养,慧衡去探视过多次,都觉得梅叔叔很是虚弱,但已比之前好了很多,他是因过度操劳在国子监昏迷的,在这之后,国子监二把手的位置一直空缺,每每有人提议,皇帝都表示再等等看,朱紫之官便明白皇帝是留着这位置等人,直到卓思衡归来,一切才尘埃落定。
梅子义告病后,姜文瑞一个人治理国子监早就分身乏术。如今见到卓思衡,又是自己看中的得力青年才俊,心中喜悦,面上却仍是保持着上峰该有的持峙。虽是他来迎接,但卓思衡却仍是快步主动给他行礼道:“下官见过姜大人,今后还望大人多加指点与教导。”
其实有着集贤馆直学士这一头衔,卓思衡是不用如此谦卑的,毕竟他身上还有治理学政的上谕,但他发自内心地觉得,姜大人一个人支持国子监,在不能改革只能调整的情况下坚持了这么久,实在是不容易,这一礼是他该行的。
“卓司业有上谕在身,不必如此。”姜文瑞笑道,“更何况国子监的同僚们盼着这道上谕,也是很久了啊……”
众人皆道如此。
卓思衡看大家的样子,不像是为了配合自己的到来演戏,看来不好管且难缠的学生谁都受不了。
“见过诸位同僚。”
卓思衡这次调职比起在地方好了太多,至少人都是齐整且各有职属的。
国子监长官为祭酒一人,司业一人,二人一正一副,统领国子监太学全部事物,下有司丞一人,主簿二人,学政与学录各三人,各科博士若干,协教若干。看上去人是真的多,站满了整个正堂。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