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乾隆:大清?朕的大清呢?> 第三百七十一章、人民不感谢皇帝(1/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三百七十一章、人民不感谢皇帝(1/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在新大陆,几乎每一名集体农庄的人们,在这里生存一年过后,都差不多会变成和徐阿菊一样的人。

  这里的生活,物质很丰富,但也很危险。

  财富,是需要豁得出去的人才能得到的。

  徐福贵的性命,就永远的留在了新大陆。

  此时李忠义请来的一名明军军官正在给李家兄弟指导如何使用枪械。

  “新大陆这里,马是很重要的,你们如果不会骑马的话可很吃亏。而且这里也不缺粮,不过这地方就是危险,这些财富可都是豁出命来换的。”

  这名军官操着苏北口音,名为梁有剩。

  他是从在辽东之战的时候入伍,因功当了个排长。

  据他自己所说。

  他本来家家户户是吃漕运这碗饭的。

  百万漕工之一。

  虽然说不甚富裕吧。

  但总是要比徐福贵这样的佃户家庭好的多了,至少温饱是不愁的。

  日子还算过得去。

  只可惜啊。

  这样的日子随着朱皇帝的到来画上了句号。

  大明朝海军强大,各种大型的海运船型往来南北。

  载重量大,成本低,而且也没什么安全上的忧虑。速度还快。

  因此海运很快就取代了漕运,成为了南北之间的主要货运方式。

  大量来自婆罗洲、爪哇岛、红河三角洲的稻米通过大海船抵达天津港,再通过铁路运输到中原各地的主要城市,在南方米的冲击下。

  现在中原各地的地盘上已经没多少种粮食的了——种粮亏本啊。

  各种经济作物占据了中原的耕地。

  而在这种情况下。

  百万漕工自然也就失业了——运河的货运功能被取代了,只剩下规模小得多的客运功能,毕竟比起颠簸的大海,走运河乘船往来南北,安全性和舒适性上都比海上好一些。

  失业的漕工们都去哪儿了呢?

  除了像是梁有剩这样运气好,算是在时代的风口浪尖上战对了位置的之外。

  还有一部分则是很倒霉的给大清朝殉葬了。

  而其中大部分。

  则是成为了前往东北、新大陆的庄户。

  梁有剩也选择随军前来金山,因为在这里,军户可以额外分到至少一百亩的军禄田——这些田地是在新大陆的,不是在汉地,汉地的军禄田也不会被取消,而且和庄户田不一样,是完全属于私人的。

  不过同样的。

  他付出的代价是,在明军之中服役二十年的时间。

  “还有17年.17年的时间啊!”梁有剩苦笑道,“到那时候都是个小老头了,也不知道有没有命活到那时候去。”

  自己不会也在金山这鸟不拉屎的地方待上十七年吧?

  李家兄弟互相看了看。

  他们也不确定。

  本来以为这是个好地方,但现在看来似乎,财富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得到的。

  早知道就留在四川,三兄弟把老头子的地分了算了。

  虽然分了地之后就算不得大户了,但也比在这地方送了命强啊。

  “你可以随时退役!”

  这时候,来巡视的明军营长张进听到梁有剩在发牢骚便搭话道:“只要把土地交出来就行了。”

  梁有剩闻言嬉笑道:“那我还是老老实实忠皇上二十年吧。营长,我要是死了,你可得帮我照顾一下老婆孩子。”

  “你老婆我肯定会照顾好的,至于你儿子你要是死了就是大明英烈,英烈遗孤是可以去少年军校读书的,衣食住行皇上全包了,毕业后还直接就是军官,你尽管放心。”

  “那不行,我儿子要去读书,去考秀才。”

  “呸,还秀才?”张进唾了一口,“你这榆木脑袋能生出个秀才来?”

  “哈哈哈”

  周围的明军军官和士兵们一起哄笑了起来。

  梁有剩脸色一红,期期艾艾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这事和你们说不清楚”

  营地内充满了快活的气息。

  就在此时。

  有一名军官问道:“营长,咱们都出来一天了,怎么都没发现什么动静啊,你说那些白夷能被勾出来么?”

  “谁知道呢?不管这些了,来了就杀了,不来不来他们这个冬天可不好过,这些人人数有好几百,如果没有粮食的话,冬天估计要死一半!我估计他们会出来拼一把的。”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