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仙家小媳妇> 老子(道德经)意译本(1/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老子(道德经)意译本(1/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老子《道德经》意译本《小子白话五千言》

  老子是中国最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孔子向他问过礼,连现代哲学鼻祖黑格尔也是对老子佩服得五腹投地。老子文化是中华文化之魂!下面连载全篇内容: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眇之门。

  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有其内在规律的,而规律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任何物质都会有它的自身特性,而这些特性又受外在客观条件的影响,无时无刻不在变化发展的。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壮大起来的。所以我们观察事物时要经常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从表即里,找出它本质的内在联系和内在规律,为我所用。

  一句点题:(确立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矣;皆知善,斯不善矣。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事物的发展变化也如矛盾发展变化一样是对立统一的。没有美就无所谓丑,没有好就无所谓坏,没有善就无所谓恶。所以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刑,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先后相随。因此智者看问题注重事物矛盾发展的两个方面。凡事都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小事做起,用行动教育后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就一定会取得成功。成功后不停止进取,正因为不停止自己不断进取的脚步,所以成功总会伴随着他。

  一句点题:(确立矛盾对立统一思想。)

  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

  古代明君治国,首先不把社会等级分得太过明显,不把权利过分集中某些人,不过分的推崇物质zhan有和物质享受。其次教化子民消除一些不现实的想法和奢望,保持纯朴的思想和健康的体魄。简单的说就是: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经常让民众在一种自给自足乐陶陶的安居乐业状态。最后还要教导他们什么是恐惧的事,什么是不敢做也不能做的事,并且还要让社会形成良好的风气和纯朴的民风,这样国家就会进入非常好治理的无为而治的状态。

  一句点题:(确立无为而治的思想体系。)

  道冲,而用之有弗盈也。渊呵!似万物之宗。锉其兑,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呵!似或存。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

  世界上的客观规律,真是难以言表,深不可测,它主宰着万事万物的变化发展,精彩呀!它能锉其锐气,解其纠纷,和其光明,同其世尘,好像天外有个神灵在控制。

  一句点题:(遵循规律,崇尚自然。)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gu,动而俞出。多闻数穷,不若守中。

  大自然也不一定只是给予,既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也有山崩地裂,天灾人祸;圣明之人也不一定对百姓只是付出,说不定也会为大多数人的利益,去伤害一小部分人。有些道理如同风箱的原理;风出的越急时,箱里的空气就越少。知道的东西太多,顾虑也会更多,反而妨碍自己的行动。还不如坚守一个“有付出,才有所得”的大道理,更能取得成功。

  一句点题:(我生在我不在天,有付出,才有所得。)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绵绵呵!其若存!用之不堇。

  自然界的生育繁衍的规律,更是妙不可言,我们用肉眼看不到,但它能连绵不绝,永无穷尽。

  一句点题:(生育繁衍规律,更为奇妙。)

  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天地之所以能长久,是因为它不为自己而生存;圣明之人之所以为人认可,是因为他为大众做了些有意义的事,正因为为大众的奉献,才成就了他自己的名望。

  一句点题:(忘身才有我身。)

  上善如水.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矣.居善地,心善渊,予善天,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对于修行者来说,水的品性是最好的,它虽只呆在低洼处,地位低下,价值低廉,却能生育,润养万物,万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它,它柔弱却坚韧,任何强硬的东西都会被它的锲而不舍给摧毁.

  所以修行之人要向水的品性学,要广结善缘,慈悲为怀,与人为善,感恩大自然;做到言必信,行必果,从政要讲公正廉洁,做事要善于动脑筋,行动要把握好时机,像水一样与世无争.这样才会有悠然自得的状态和优良的品德.

  一句点题:(崇尚水的品性,做修德养性之人.)

  持而盈之,不若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葆也。金玉盈室,莫之能守也。贵富而骄,自遗咎也。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为人做事都有个度,谦受益,满遭损,如果你拥有很多了,要知道满足。再锋利的兵器也会在战场上毁掉,金玉满堂没有谁能守得住的。富贵而骄横,会自食其果。功成名就,急流勇退,才顺应自然规律。

  一句点题:(谦受益,满招损的道理。)

  戴营魄抱一,能毋离乎?tuan气至柔,能婴儿乎?修除玄监,能毋有疵乎?明白四达,能毋以知乎?生之、畜之,生而弗有,长而弗宰也,是谓玄德。

  内功练气专守一窍,能长时间没有杂念吗?呼吸吐纳,能像婴儿般的至细至柔吗?清除内心的杂念,澄洁心镜,能够做到一尘不染吗?爱护民众、治理国家,能够不用知识和才智吗?人生存在万物运动变化之中,能够做到宁静柔弱吗?明白事理,通晓四方,能够不依赖知识的学习吗?所以说任何事物的追求都没有个穷尽;能把自己拥有的东西,无私的奉献出来给予大众,那才是最高尚的品德。

  一句点题:(无私的奉献,才是最高尚的品德。)

  卅辐同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也。然埴而为器,当其无有,埴器之用也。凿户牖,当其无有,室之用也。故有之以有利,无之以为用。

  车轮连接上轮条,当没有中的有,为车之用。陶器中陶制出的空腔处,当有中的没有,为器之用。房中开个窗,当有中的没有,为屋之用。我们有时用有的一面,有时用无的一面,有和无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对立统一。

  一句点题:(矛盾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对立统一。)

  五色使人目盲,驰骋田猎使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使人之行方,五味使人口爽,五音使人之耳聋。是以圣人之治也,为腹而不为目。故去彼而取此。

  五颜六色会使人目眩。驰骋田猎会使人癫狂。意外之财会使人起歹心。五味太过会使人败味。五音太强会使人耳聋。所以智者修身养性,只要清心寡欲,粗茶淡饭即可。过分的财色名利,七情六欲,都是有害无益的。

  一句点题:(清心寡欲,粗茶淡饭,才修身养性。)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之为下也,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也,及吾无身,有何患?故贵为身于为天下,若可以托天下矣;爱以身为天下,女何以寄天下?

  充辱若惊,是因为自身的利益的使然,如果没有自身的利益,看淡利益,把大众利益高于自身,就不会有什么宠辱若惊.那么大众就可以让你领导.如果私心太重,你怎么能领导好别人?又怎么能服众.

  一句点题:(宠辱若惊,都是利益的使然.)

  视之而弗见,名之曰微。听之而弗闻,名之曰希。min之而弗得,名之曰夷。三者不可至计,故混而为一。一者,其上不谬,其下不忽。寻寻呵!不可名也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忽望。随而不见其后,迎而不见其首。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

  看不见叫无形,听不到叫无声,摸不着叫无迹,这三者分不清楚,原本混然一体,这混然一体的东西,其先并非虚诞不实,其后也不是灭绝不明。就像一个受精卵细胞,开始肉眼看不到它的存在,但它能带来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它连绵不断,不可具体形容和描述,它返本归根,又空不见物。明白了生命的规律,就能办好今天的事物,也就知道事物的过去原始状态和规律。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