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大人虎变> 第八十一章 白帝城托孤(1/2)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八十一章 白帝城托孤(1/2)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其实,曹丕此刻刚刚称帝,急需树立威信,便于日后改革,孙刘交战实乃天赐良机。其最佳选择是采用卞庄刺虎之计,在孙刘交战之际,集中全力摧毁一方根本。有诸葛亮坐镇的成都自非首选,故应选东吴。

  在刘备与陆逊对战之际,曹丕便应派一员虎将率领精锐直插京口,震动吴军后立即撤回,同时主力列阵长江,坐势要横扫江北,让东吴风声鹤唳。

  如此一来,东吴无法全力与刘备对峙,必须分兵东进,陆逊无法保持战略定力,夷陵之战会提前,刘备不至于一败涂地,会与陆逊拼个两败俱伤。趁着两军血战之际,曹军便可出兵,夺取江北。

  结果,由于各方决策失误,夷陵之战打成了三方失败的结局。刘备精锐尽失、人亡政息;孙权向江东豪族妥协,使陆逊家族成为制约东吴之命的上游强族,自己再无能力动员全军,争鼎天下,后来孙权为了打压士族,甚至牺牲掉了两个儿子;曹丕坐观成败,徒劳无功,失去了确立权威,改革内政,彻底改变南北形势的绝佳机会,之后为拉拢士族,不得不给士族重权,给了司马懿篡权之机。一场战役,三方俱输,简直可笑。

  223年,刘备自知病入膏肓,便召鲁王刘永、梁王刘理、丞相诸葛亮、尚书令李严来永安宫,命太子刘禅留守成都。

  一行人来到永安宫,刘备请诸葛亮坐于龙榻之侧,对其道:“孔明,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此时,太子刘禅、鲁王刘永、梁王刘理均健在,但刘备当着刘永、刘理、李严的面对诸葛亮说“君可自取”,其对诸葛亮多么信任,自是可想而知。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诸葛亮便是君子,故而刘备敢言“君可自取”。

  其实,刘备对诸葛亮亦是心怀愧疚,现在季汉是一个烂摊子,除了诸葛亮之外,无人可定乱扶衰。关羽、张飞、刘备兄弟三人排着队坑诸葛亮,使得诸葛亮的隆中对毁于一旦,倘若诸葛亮心胸稍微狭窄些,直接撂挑子走人,那季汉便亡了。毕竟,以诸葛亮之才,在哪里不能风生水起?

  诸葛亮非狭隘之人,忙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刘备又对鲁王刘永、梁王刘理道:“吾亡之后,汝兄弟父事丞相。”刘永、刘理领命。

  刘备又命李严以尚书令兼任中都护,统内外军事,留镇永安,为丞相诸葛亮副。

  李严叩头并表示忠心。

  有人认为,刘备一番部署,诸葛亮管行政,李严管军事,二人平权。而实际上,诸葛亮要高李严两级。李严虽任尚书令,但留任永安,远离成都,因此他这个尚书令并无太大实权,更何况尚书台一直由诸葛亮执掌。

  刘备命李严兼任中都护,意味着其可统领禁卫军,但让其留镇永安,也就意味着其仅能统帅永安宫的禁卫军,而非成都皇宫的禁卫军。而其统内外军事,所谓“内外”,非是国境内外,而是宫城内外,所谓“内外军事”,并非是统领季汉所有军队,也非统领内外军事事务,而是永安宫内外中央军,不涉及地方,目的是负责永安宫安全与防范东吴侵汉。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2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