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不绝如缕,只要诸葛亮点头,向曹魏投降,便将无三国鼎立这段历史,季汉国祚两年,成为历史上一个天大的笑话。桃园三结义之义名,携名渡江之仁名都将因这个笑话而变得黯然无光。
汉末历史在华夏五千年中并不出彩。若论规模,汉中之战不如钟离之战,更远不如香积寺之战。若论反转,赤壁之战不及沙苑之战。若论传奇,夷陵之战远不及邙山之战。若论震撼,水淹七军不及却月阵大破具装甲骑。若论悲壮,无当飞军全军覆没,不及睢阳之战的一城救一国。
若论风流人物,七进七出的赵云不及白袍入洛的陈庆之,吕布数十骑败张燕万余精兵,却不及刘裕一人败数千,青萍之末的刘备不及同样是微澜之间的刘裕,更远不如乞丐出身的朱元璋,曹操也不过是朱温之流,甚至不如宇文泰、拓跋焘。
此刻,只要诸葛亮点头,三足鼎立的局面不存,汉末乱世与历史上的其他乱世将再无区别,季汉的地位能否与孟知祥的后蜀比肩还是未知之数。
诸葛亮是超越时代的人物,正是他的鞠躬尽瘁,使三国历史成为一段传奇,曹操之流不过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罢了。
成都,丞相府。
诸葛亮将华歆、王朗、陈群等人劝降的书信扔在一旁,对公孙尘道:“将这些书信都烧了吧。”
公孙尘道:“丞相,虽说您不会投降,但也可假意答应,从曹丕那里忽悠一些物资过来啊。”
诸葛亮道:“他们劝我投降,而不是劝陛下,既是离间之计,也是对我的侮辱。若我假意投降,自然可以捞些好处,但易中淞之流定会在背后煽动是非,颠倒黑白。”
公孙尘道:“那丞相是否要回信?”
诸葛亮道:“不回。我将写一篇《正议》,告示天下。”
诸葛亮很清楚,此时季汉军民的心已经塌了,诸葛亮是他们唯一的指望。若其假意投降,在易中淞之流的春秋笔法之下,季汉军民将会误以为真。届时,支撑季汉的最后一丝信念也会轰然崩塌。因此,诸葛亮不仅不能假意投降,还要发文告示天下,以稳民心。
诸葛亮语罢,便提笔疾书:
昔在项羽,起不由德,虽处华夏,秉帝者之势,卒就汤镬,为后永戒。魏不审鉴,今次之矣;免身为幸,戒在子孙。而二三子各以耆艾之齿,承伪指而进书,有若崇、竦称莽之功,亦将逼于元祸苟免者邪!昔世祖之创迹旧基,奋羸卒数千,摧莽强旅四十余万于昆阳之郊。夫据道讨淫,不在众寡。及至孟德,以其谲胜之力,举数十万之师,救张郃于阳平,势穷虑悔,仅能自脱,辱其锋锐之众,遂丧汉中之地,深知神器不可妄获,旋还未至,感毒而死。子桓淫逸,继之以篡。纵使二三子多逞苏、张诡靡之说,奉进驩兜滔天之辞,欲以诬毁唐帝,讽解禹、稷,所谓徒丧文藻烦劳翰墨者矣。夫大人君子之所不为也。又军诫曰:“万人必死,横行天下。”昔轩辕氏整卒数万,制四方,定海内,况以数十万之众,据正道而临有罪,可得干拟者哉!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2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