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国祥攀的这些科技树,完全不按正常轨迹,在朱铭看来着实有点魔幻。
在两宋之交的时间段,蒸汽和电居然都有了。虽然还停留在实验室阶段,距离大规模投入使用还早,但一百年之后能发展成什么样子?
朱铭难以想象。
朱国祥笑道:“饭要一口一口的吃,路要一步一步的走。这个电池可以先运用起来,我打算下一步发明有线电报。”
“有线电报?”朱铭看向其他三人,装作一副不明白的样子。
朱国祥说:“我跟他们三个,已经在着手做了,目前正在设计电码。”
朱铭就觉得很神奇:“你一个研究种地的,怎就知道这些?”
朱国祥跟儿子勾肩搭背,低声说:“都是初高中的物理化学知识啊。我知道大致的原理,再带着一大帮人,潜心研究好几年,如果还弄不出来岂不是太笨了?”
朱铭跟老爸交头接耳问:“电灯泡呢?”
朱国祥说:“实验过了,亮不起来。我估计要把灯泡抽成真空才行,反正实验了很多次都不能亮。”
“有线电报有把握吗?”朱铭问道。
朱国祥说:“有线电报非常简单,我在研究手摇发电机时就有想法了。但我不知道无线电报怎么弄,只晓得是运用电磁信号,你知道电磁信号怎么发送和接收吗?”
“我是文科生,你有点强人所难了。”朱铭提醒说。
父子俩搂在一起低声交流,把旁边三个年轻人都看傻了。
尤其是朱文竹,羡慕皇兄和父亲感情深厚,他只在小时候跟父亲如此亲密过。
朱铭问道:“有线电报什么时候能弄出来?”
“半年之内。”朱国祥说。
朱铭再度无语,他难以想象,自己通过发送电报,给前线的岳飞传递军令,那是一种怎样的稀奇体验。
岳飞,电报……
两个词汇组合起来就很离谱,充满了一种蒸汽朋克的荒诞美。
现在的问题是,蒸汽机搞出来了,电池也搞出来了,接下来该怎么发展?
思来想去,朱铭觉得顺其自然最好。
蒸汽机先运用到官营的工厂和矿山,比如锻铁、铸币等等。对电池的使用,则是从有线电报开始。
不主动往民间推广,但也不禁止民间传播,同时利用太学传授相关知识。
民间能学到多少,学得有多快或多慢,朱铭都任其发展不去干涉。
只靠朱国祥和他的团队,不断突破技术可以,但具体运用拓展却很难面面俱到。民间自有聪明人,会把这些细节给补上,拓展蒸汽机和电池的使用方式。
这是一个长久的过程。
朱铭能够想象得到,当电池和电磁铁拿到太学,会引起师生们怎样的轰动。
这两个玩意儿又结构简单,太学师生很快就能大量复制。然后他们会继续研究电学,把这个当成新奇玩具,尝试各种各样的用途。
离开小院,父子俩同乘一车,其他人另乘一车。
朱铭感慨道:“在北宋末年,发展出火枪火炮已经有点离谱了。伱现在又是蒸汽机,又是电池电报,五十年以后的中国会是什么样子?”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