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是因为丢面子,还因为那两个官员,辜负了他的一番信任!
朱国祥问陈东:“还有何事?”
“无事。”陈东退回班列。
刚才说话的其余大臣,包括朱铭在内,也纷纷退回去站好。
朱国祥说:“西夏使者已抵京多日,宣他们上殿!”
“宣西夏使者上殿!”
“宣西夏使者上殿!”
“……”
一声接一声传出,鸿胪寺官员领着西夏正副使者,以及使节团里的文职人员觐见。
李仁礼率使节团长揖而拜:“大夏国舒王李仁礼,奉大夏皇帝令出使大明国,拜见大明国皇帝陛下、大明国太子殿下。吾代表大夏国皇帝,问候明国皇帝与太子身体安康。”
朱国祥露出微笑:“免礼,也代朕向西夏国主问好。”
“谢明国皇帝陛下!”李仁礼说完站直身体。
曹昌庸开始念礼单:“大夏皇帝听闻大明皇帝建国称帝,特赠送大明皇帝宝刀一口、良弓一副、佛经十卷、骏马三十匹、白瓷五十件……”
朱国祥点头说:“着令礼部选定回赠国礼。”
“遵旨!”礼部尚书孟昭出列。
李仁礼又说:“西夏与中国,皆礼仪之邦,我国皇帝陛下,希望与大明国皇帝永结邦交友谊。”
北宋和辽国,一直在争“中国”名号。
而西夏不论出使哪边,都经常称对方为“中国”。
甚至有西夏文官,在面对西域使者时,还会自称西夏为“中国”。
朱国祥说:“此亦朕之愿望,若能休兵罢战,两国百姓必可久享安乐。一旦议和成功,大明与西夏可为兄弟之邦。”
李仁礼闻言大喜,宋国与辽国是兄弟之邦,而辽国又是西夏的爸爸。
若是西夏与大明约为兄弟邦交,西夏就成功升辈分了啊,自己这个使者回国必然有大功。
“陛下,此事万万不可!”
“西夏蛮夷,怎能为中国兄弟?”
“……”
一瞬间,就站出三四十个大臣反对。
这阵势让李仁礼颇为心虚,连他自己都觉得西夏没那资格。
指导翰林院官员搜集好资料的朱铭,此刻发言问道:“贵使可知,党项一族起源何地?”
李仁礼回答说:“吾族乃拓跋鲜卑之种,源自姬姓,黄帝苗裔也。”
此言一出,群臣面含怒色。
朱铭却微笑道:“非也,西夏拓跋皇族,才源自鲜卑拓跋部。更多的党项人,却与鲜卑无关,其实党项人是羌人一支。”
李仁礼不认识朱铭,愕然道:“敢问这位明国官员何出此言?”
朱铭开始背诗:“黔首石城漠水边,赤面父塚白河上,长弭药人在彼方。母亲阿妈起族源,银白肚子金乳(防和谐)房,取姓嵬名俊裔传。大千世界无比伦,白上国里圣贤君。请问这首诗歌,是否为西夏史诗?”
“确为大夏先祖先王之诗!”李仁礼其实也半懂不懂,这首诗流传已久,而且最初取自民间,西夏国内乱七八糟有很多解释。
朱铭穿越前做宋金辽夏视频,曾经翻阅过许多辽夏论文。
蒙古人把成吉思汗的死,都发泄在西夏人身上,不但没有编修西夏史,还把西夏典籍悉数销毁。
因此西夏历史模糊不清,其来源更是众说纷纭,但根据考古和史料还能推断出一些。
朱铭让翰林院官员帮忙翻资料,就是为了让自己的论据更充足:“白河,即白水、白龙江,岷江上游之称也。中国《北史》、《旧唐书》所载党项一族,出自‘东界松州’,正好与白水流经相合(青海、甘肃、四川交界带)。赤面本是吐蕃习俗,亦为党项习俗,赭色涂面,此乃源自印度之佛妆。‘赤面父塚白河上’此句,讲党项先祖是住在白龙江的信佛之人!”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