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富回答说:“渭南。”
杨大年道:“渭南可远了,怎征调到延绥做民夫?”
牛富说:“俺怎晓得?俺村里的民夫,多数都去了河湟跟怀德。”
“你们那里日子怕是好过的很。”杨大年羡慕道。
牛富笑着说:“还算可以。这江山换成朱家来坐,却是比赵家更有奔头。伱们这边能种麦子不?”
杨大年说道:“种啥麦子?天老爷一旱就没收成。俺们那里都种小米,耐旱得很,总不下雨也能收几粒。你们那里都种麦子?”
牛富说道:“旱田多是种麦子,水田还能种稻子呢。”
杨大年说道:“不怕你笑话。俺还是前几年大旱,才第一回吃着稻米,听说是官府运来救灾的汉中米。那滋味可美得很,比白面馒头还好吃。”
旁边有个民夫笑起来:“杨二,你莫要吹牛。就你这样的,能吃过白面馒头?”
“你爷爷凭啥不能吃白面馒头?”杨大年怒道,“老子吃过好几回,早就已经吃腻了。牛兄弟,你不要听他胡咧,俺吃过的好东西多得很。你们那边的玉米面,俺也吃过。”
牛富说道:“玉米棒子要嫩的才好吃。烤着吃也成,煮着吃也成,娃娃们欢喜得很。老了就不好吃,玉米糊糊刮油,痨肠寡肚的不顶饿。”
杨大年问道:“你说那嫩玉米棒子是啥味道?”
牛富笑道:“甜的,跟吃蜜一样。”
杨大年忍不住吞咽口水:“俺要是得空了,也去弄两根嫩玉米棒子吃。”
“得亏了太上皇,红薯叶子也好吃得很,”牛富说道,“种几分地的红薯,大半年都不愁没菜吃。嫩叶子给人吃,老叶子给畜生,可比那豆叶要爽利得多。”
大豆的叶子,一直被中国人当成蔬菜。
尤其是底层平民,采摘豆叶煮粥喝,可惜毛呼呼的口感不好。
现在有了红薯,红薯叶子又多又便宜,成了穷人家最喜欢的蔬菜。老了的红薯藤叶,也能用来饲养牲畜。
杨大年开始幻想红薯和红薯叶的味道,认为那些肯定美味可口,想着想着就忍不住咽口水。
“呜呜呜呜~”
“当当当当~”
城外传来号角示警声,城头随即敲响铜锣。
城内也响起铜锣声,一个驻防军军官冲到屋外,冲民夫们喊道:“敌袭!拿起兵器,快快出来!”
杨大年跟同乡们迅速站起,无比麻利的持枪出屋。
他们属于外镇百姓,所有50岁以下的男子,都要在农闲时节操练,随时防备西夏越境劫掠。
杨大年若是年轻十岁,他如今肯定在当兵。
即便只是保甲民兵,杨大年也有自己的兵甲,那是指挥使司发放的制式皮甲、制式长枪和制式腰刀。
牛富就显得有点慌乱,他的老家在渭南,距离明夏边境很远,平时从来没有操练过。
却说城外的李察哥,被明军哨骑发现之后,立即率军全速冲锋。
两万西夏骑兵,冲到各处城墙缺口。
由于缺口的障碍物太多,西夏骑兵纷纷下马,变成步兵越过障碍物进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