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三国:谁说江东皆是鼠辈?> 第一百一十三章 出师表(1/2)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一百一十三章 出师表(1/2)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李严一见诸葛亮的来信,就知道自己的计谋破产了。

  “唉,想当年哪怕姬旦与成王之间也似有矛盾,今日才知丞相是真人也!”李严看完书信,就知道只有诸葛亮在一日,东洲派永远没有出头的机会了。

  李严也只能接受诸葛亮的认命,索性诸葛亮还把李严的儿子提拔了江州都督。

  当然原来的永安都督也被诸葛武侯换成了陈到。

  陈到,字叔至,豫州汝南郡(今河南驻马店平舆县)人。兴平元年(194年),徐州牧陶谦举荐刘备为豫州刺史,并让刘备在小沛驻军。两年后,刘备投靠曹操,曹操让刘备担任豫州牧。

  后来,刘备衣带诏事发,被曹操击败,投奔袁绍。在刘备担任豫州刺史和豫州牧期间,陈到投奔刘备。建兴年间,陈到担任护军、征西将军,被封为亭侯。

  这也意味着,李严的永安军权被剥夺了,手上只有江州城里有几千人了。

  诸葛亮曾对李严写信说:“兄嫌白帝守军并非精悍强壮,陈到所统率的则是先帝帐下的白毦兵,白毦兵是西方的上等军队。如果您嫌白毦兵数量少,当遣还部分江州兵,为镇守白帝增添益处。”后来,陈到逝世于永安都督任上。

  不过很遗憾,陈到虽然在历史上评价颇高,却也被三国演义所无视,或许将某些功绩均给赵云,导致名声不显。

  “赵云、陈到互为犬牙!”“陈到常亚于赵云!”陈到虽然受到刘备的重视,不过很可惜,并没有参与诸葛亮的北伐,而是困死永安,坐镇白帝城,据推测,死于公元247年。

  诸葛亮所任用的核心,必然是,也只能是世家大族,要知道,马谡可是被向朗视作“圣人”的。

  即使是最巅峰的魏延,也比不上杨仪的一句话,李严号称东洲派的领袖,命令也出不了江州一城。

  泥腿子,终究是泥腿子,白毦兵最终还是不如无当飞军出名,陈到也终究落得个籍籍无名。

  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是绝对的,据说在夷陵之战的时候,就是陈到的白毦兵,拼死护着刘备跑回白帝城。

  最终,陈到也终究困死在白帝城。

  李严还是去了汉中,接受诸葛亮的认命,负责管理粮草督运。

  至于成都,则交由蒋琬处理政务,董允、郭攸之等,处理宫中事物。

  蜀汉现在终于可以拼尽全力北伐了。

  ……

  汉中,蜀军大营。

  诸葛亮正在凝思用笔,准备给刘禅上书,请求出师北伐。

  诸葛亮沉思许久,还是落笔于纸上。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陛下,臣必定会报先帝之遗志,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诸葛亮心中默默想着。

  北伐之举,蜀汉满朝文武,大多反对,只有诸葛亮一意坚持,毕竟“夏虫不可语冰”。

  读诸葛武侯之《出师表》,不得不想起杜子美之“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又不得不想起刘禹锡之“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盖其心中,亦不无“江山靠谁守”之隐忧。其中况味,五味杂陈,难以言说。

  陆游的“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不就已经无比推崇诸葛武侯了吗?

  “读《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夫以千古以上之人之文,而能堕千古以下之人之泪,非神明之有相感哉?”

  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哭者不慈。

  华夏五千年,三大感情共鸣之文章,仅此而已。

  《出师表》为何知名度最高?

  因为这篇文章是真的很好。文章优劣:一半在于形式,一半在于内容。

  内容是核心:立意和主题。《出师表》的命题、三观和用途,应该没什么问题吧?

  忠心耿耿,扬善斥恶,献身精神,为古今树立了榜样。当然了,不少中二病者有一颗强烈的叛逆之心,认为这是一篇迂腐文章。认为三观正的文章都是迂腐的。认为搬弄词句抖机灵的才算是好文。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2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