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科大学一附院消化内科,小会议室,多学科会诊,在座的,是来自全院感染、呼吸与重症、肾内、血液等科室的专家。三十五年肝炎病史,肝硬化,已经上消化道两次出血,状况很不好,这次住院,很有可能会出不了院。这样的病人,对于消化内科来说,每段时间总会遇到,毕竟,他们可以说是津海最好的消化专科。各位专家都很清楚,病情进展到这一步,最终的预后会是什么结果,不过既然家属还算相当理解,各位医务人员,也要竭尽全力。会议由谭小蓉主持,病例汇报则主要由何莉娟负责。对于这次会诊,专家们对消化内科的两位年轻人,也是挺满意,或许还有些不足,譬如一开始何莉娟在直接念病例,教授们也是当场指出,不过看得出来,无论是两位年轻人专家亦或是整个消化内科,为了这棘手的病情也是竭尽全力。
会诊结束,也是把各位老师送到了病区门口,传染科黄老教授七十好几,小蓉也是把他搀进了电梯。回到病区,轻轻拍拍莉娟的肩膀——“辛苦了,今天晚查房前在开个小会讨论一下十五床的治疗方案,看看明天早上是不是要换抗生素。”而何莉娟,也是点点头,说话声音有点轻。
“怎么了,姐,不舒服么?”
“主任,没事儿,就是有些累,可能最近太忙了吧。”
“也是挺佩服你的,家里家外安排得妥妥当当,今天下班后早点休息,组里的事情能让学生们做的就让他们做些,该锻炼的还是得锻炼的。”
“知道了主任,我们科的学生们还是挺懂事的。”
两人一边聊一边走进办公室,却见呼吸与重症医学科的赵老师坐在了办公室沙发上。当然,赵老师是何莉娟的称呼,尽管两人都是副主任医师,不过赵老师年长一些,TS大学仁希医学院毕业,毕业时母校还叫仁希医科大学。二零零四年加入仁希医院的时候,基本上最年轻的博士,因为高考结束进入仁希学习临床医学,只有八年制,而谭小晗,则是整个一附院极少数喊她“老赵”的,尽管她对老赵,也是很敬佩。大五那年实习轮转,在呼吸内科,就是跟赵老师一组,每次组里的主治或是副主任医师提问,他也是对答如流,基本就是把课本背了一遍,轮转时初试成绩已出,老赵知道她抱的是消化内科,时不时赵老师就在小会议室问她消化方面的内容,而谭小蓉,也不是吃素的,不敢说整本内科书倒背如流,最起码消化部分也是知道那页哪行讲了啥,每次老赵点点头,然后直接英文问她……甚至有一次,老赵问了一句——你知道八年制课本上怎么写的么?谭小蓉直接放弃,然后老赵来一句——其实我也不知道,我们用的是英语教材,然后讲了,不,是背了两段英语。英语好,操作也好,已经不仅仅是呼吸科的各种操作,甚至是静脉开通,他都有经验……那些年,基本也是一附院最年轻的主治医师与副主任医师,公认的明日之星。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2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