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青苗> 第七十八章 投石问路(2/2)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七十八章 投石问路(2/2)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司马光同意:“现在国家财政有困难,两府高官有责任带头减少自己的收入,为国家解决燃眉之急。但减半发放就可以了。”这个折衷的意见也很好,摆出了大臣的格局,彰显了朝廷的恩泽。

  王安石却出人意料的反对:“太祖时,赵普为相,赏赐过万,今郊赏不过三千,多吗?减少赏赐还有伤国体。”

  神宗皇帝看向王珪,王珪说:“司马光为解决财政危机,从自我做起,司马光是对的;王安石提出所费不多,还有损国体,王安石也对。”神宗皇帝对这个圆场显然不能满意,辩论就得继续下去。

  别看王珪啥也没说,却能看到各方意见中合理的成分,如果多一些王珪这样的人,在朝堂上善于分析各种意见的利弊,权衡处理,那才是大宋的福祉。可惜的是,大宋无论是翰林学士还是言官们,都和王安石和司马光一样,只要不按自己的来就不合作。

  司马光说:“太祖时,赵普运筹帷幄之中,平定诸国。赏赐万数,多吗?今天的官员不过压压下面,瞒瞒上面,凭什么要和赵普比?”司马光论证的切入点显然选得不太高明,把减少赏赐和两府高官工作能力差联系在一起了。原本是件很有格调的好事,还蒙上了被考核的色彩。

  抓住问题的关键,一针见血是王安石风格,王安石说:“那不是和常衮一样吗?没能力、不会理财,别光辞薪,要辞官!”

  常衮是唐代宗时期的宰相,大权独揽对下属很苛刻。按照惯例皇帝会赏赐很丰盛的饭食给宰相和其他重臣。常衮认为太奢侈、浪费,请求停止赏赐。有人提出,国家对重臣的赏赐是对关键岗位的重视和礼遇,如果宰相不称职应当辞职,不要去辞饭还沽名钓誉。后来司马光评价常衮此事时说,也不要太过于批评他,能做到这样也算是有礼义廉耻的。

  司马光见王安石举常衮辞饭的典故,用的也很贴切。常衮辞饭历史已有定论,宰相无能,无需辞饭,须辞官。司马光便不再辩论要不要减少赏赐了,开始对王安石提到的“理财”大发议论。司马光说:“天下所生财货百物,止有此数,不在民间则在公家。所谓理财不过是像桑弘羊一样涸泽而渔,盘剥百姓罢了。”

  桑弘羊是汉武帝时期的经济改革家,在为汉武帝积攒足够的财力与匈奴对抗方面是功不可没的。桑弘羊的经济改革是以国家垄断经营为主线的,中间有不少法令并不是在盘剥百姓,而是优化资源配置,这都是值得肯定的地方。但一个国家连年战争或者军备,百姓不可能不负担重,百姓自然是要付出极大的辛劳,这些辛劳汗水有很多就是被桑弘羊的经济制度盘剥到国家的。因此,历代儒家学者对桑弘羊的评价并不高,司马光也拿了已有定论的历史人物来辩论。

  王安石说:“不对。善理财者,民不加赋而国用饶!”神宗皇帝听到这句话,仿佛雷在天上,眼睛分明闪了一下。王安石的意思是要通过变革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发展吗?

  司马光和王安石的这次较量不只是他们两个人的较量,那是个说不完道不尽的话题。究竟是在优化资源配置,还是在加深盘剥百姓?但这个论题似乎跑远了,还得要回到南郊赏赐的问题上。

  神宗皇帝说:“我同意司马光的意见。”但结果是按王安石的意见执行的。这么做既表达了神宗皇帝对王安石的支持,又体现了对不同意见合理成分的尊重。这个小皇帝确实不简单!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