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灵界记事录> 第五十七章 白梅落,故人归。(2/2)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五十七章 白梅落,故人归。(2/2)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自汉朝以来,笔记和文人诗篇都经常提及昭君的故事。其中,晋代葛洪的《西京杂记》记载昭君故事时,增加了毛延寿、陈敞、刘白等多位画工,因受贿作弊而同日弃市等情节。但是,比《西京杂记》稍后的《后汉书》并未采用这一传说;而此后的笔记和文人诗篇,不仅采用这一传说,而且还把受贿作弊的画工,集中到毛延寿一个人的身上。唐代敦煌的《王昭君变文》是昭君故事在民间流传过程中的重大发展。《王昭君变文》一反正史的记载,把汉元帝时期民族矛盾的形势描绘为匈奴强大、汉朝虚弱;把昭君出塞看作朝廷屈辱求和的表现。其中,叙述了画工画图,单于按图求索,以及昭君到匈奴后,因思念乡国,愁肠百结,终不可解,直至愁病身亡等情节。昭君出塞的故事,从西汉到元初,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它最早见于《汉书·元帝纪》和《匈奴传》。大致情节是:西汉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元帝以宫人王嫱赐呼韩耶单于为阏氏;昭君入匈奴,生二子;呼韩耶死,从成帝敕令,复为后单于阏氏。元帝时,汉强匈奴弱,昭君出塞,是元帝实行民族和睦政策的具体表现。[3]

  正史中,汉元帝时期是西汉强盛时期,而匈奴经过汉朝连番打击早已元气大损,是汉强匈奴弱。实际上南匈奴呼韩邪单于在汉宣帝时期就已经归降向汉朝称臣,成了汉朝的属国,并且呼韩邪单于曾三次入长安朝觐天子“以尽藩臣之礼”。也是第三次入京朝贡时,元帝挑选了宫女赏赐于他[1][4]。而北匈奴郅支单于也在不久前被汉朝远征军陈汤、甘延寿等人诛灭,所以不存在“汉朝屈辱求和”这种情况,也并无王昭君自愿请行一说。而且汉元帝也并没封王昭君为“明妃”,这是晋代时避司马昭讳而改称“明君”或“明妃”。

  自汉朝以来,笔记和文人诗篇都经常提及昭君的故事。其中,晋代葛洪的《西京杂记》记载昭君故事时,增加了毛延寿、陈敞、刘白等多位画工,因受贿作弊而同日弃市等情节。但是,比《西京杂记》稍后的《后汉书》并未采用这一传说;而此后的笔记和文人诗篇,不仅采用这一传说,而且还把受贿作弊的画工,集中到毛延寿一个人的身上。唐代敦煌的《王昭君变文》是昭君故事在民间流传过程中的重大发展。《王昭君变文》一反正史的记载,把汉元帝时期民族矛盾的形势描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