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荀子和公孙龙子住到秦异人府上,秦异人就有事儿做了,整日里与二人论战,不仅口才大有长进,就是见识也是大有进步
秦异人对战国时代的了解,多是从书本上和前任的记忆得来,荀子和公孙龙子的足迹踏遍天下,见闻是何等的广博,远非书本所能比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果是如此!”秦异人大是感慨
这天,秦异人正与二人论战,孟昭前来禀报:“公子,李斯求见”
自从李斯接过调度之任后,兢兢业业,做得很好,秦异人大是满意不过,李斯甚少有事,他前来求见,必是要事
“叫他进来”秦异人吩咐道
孟昭领命,大步而去
“李斯何人?”荀子问道
“是这次前来参与抡材大典的士子”秦异人为荀子解释,道:“他本是楚国一小吏,却是识见不凡,目光远大,是个可造之才”
“哦”荀子大感兴趣道:“公子何以如此盛赞?”
李斯是未来的大丞相,多有创新,秦异人这般赞扬不过是小小的夸赞,何来盛赞之说?
“他到了,先生一瞧便知”秦异人知道闻名不如见面,他说得再好,不如让荀子亲眼瞧瞧
孟昭领着李斯回转,李斯忙见礼行礼间,中规中矩,没有丝毫失礼,展现了良好的个人修养,荀子看在眼里,大是欣赏,微微颔首
“李斯,你有何事?”秦异人问道
“公子……”李斯瞄了荀子一眼,欲语又止
“说吧”秦异人笑道:“若是需要帮助,我一定尽力”
“谢公子”李斯不再犹豫,直道来意,道:“斯想拜荀子为师,又恐荀子不收,还请公子多多美言”
拜荀子为师?你不就是荀子的学生么?
秦异人好一通诧异,笑道:“这是好事啊,我自当成全”
“谢公子!谢公子!”李斯大喜过望
荀子名动天下,若能拜入荀子门下,李斯就是前途美好,不可限量
“先生,李斯求学之心甚坚,还请先生成全”秦异人当然要为李斯说话了,此时不拢络更待何时?
这是顺水人情,何乐而不为?
“我一身所学非儒非法非墨非名,你要学何术?”荀子一双眼睛睁得老大,打量着李斯
荀子的学术虽是归于儒家,是儒家六大儒宗之一,其实,他的学术与儒家截然不同,既不是儒家也不是法家,他是自成一家
众所周知,儒家在成立之初,孔子带领他的门人,周游列国,欲要求仕,却是不可得最后在他的父母之邦鲁国被重用,却是被人赶出来了
后来,孟子继承孔子的学说,率领他的门人周游列国,四处求仕他走到哪里,哪里的国君就把他奉为上宾,听他论战,就是不给他官位,让孟子很是苦恼,郁郁不欢
战国时代,风云激荡,只要稍微想有作为的君主都要招揽人才,为何孟子如此大的名声,却是求不到一个官位呢?
究其原因,在于儒家学术自从创立之时起就先天不足,存在巨大的缺陷,不具备可操作性,多迂腐之言只要不是猪头,都能看出这点,是以,孔孟一生求仕,却是一生不能入仕
荀子看出这种弊端,穷尽一生之力改造儒学,想让儒学更具有实用性,可以操作当然,荀子穷尽一生之力,也没有做到
真正做到的就是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董仲舒了董仲舒把儒法相结合,自成一家,让儒家具有可操作性,法家不再那么赤luo裸的霸道,两家之所长结合在一起,可以用来治国
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的“儒术”,早已非孔孟之道,是儒家的外衣,法家的本质,后世称为“阳儒阴法”、“儒皮法骨”
荀子虽然没能成功的改造儒学,正是因为有他的开拓,才有董仲舒的成功“闻先生精擅帝王之术,斯愿习之”李斯语出惊人
帝王之术在战国时代很流行,真正自成一家者,唯荀子一人他的两大弟子,李斯、韩非随他习帝王之术,闯出了偌大的名头尤其是韩非,更进一步,成为法家集大成者,帝王之术在他那里得到全面发展,名垂千古
“帝王之术?”荀子眼睛一翻,精光暴射,死盯着李斯,道:“你志向不小啊”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2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