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乾纲独断,亲笔诏书授河道都督府以重权,这事在朝廷引起了不小的反响。结合前面河务廷议上,李道广那般的意气风发,不少对此都抱着幸灾乐祸的态度。
可臣工们不说话,武后不能一言不发,趁着皇帝来请示万寿礼该如何过时,当着太皇太妃-郑氏、太后房氏、太妃张氏,和她妹妹武碧娘面提了两嘴。
对她来说这是轻描淡写的事,可对旁听的众人来说,无疑是一种诘问。这是大事,她们可不敢插嘴,万一说错了话,这寿就没法办了。
而李守义呢!心里也清楚武后问得哪是河道的事,她分明问得是那些被安排到李道广手下的诸王。他们父辈再不好,也是太宗的子嗣,帝系一脉,根正苗红。
连他们都去河道干那下苦力的官儿了,那她提拔的武氏子弟,该往哪儿放?有好的位置,不好伸手,闲职呢,又拿不出手,这不是将她的军吗?
武后能这么问,充分证明了,她把李守义的这种行为,理解成了宣政殿河务廷议的报复!
将点好的茶,分给诸位长辈,李守义淡淡笑道:“皇祖母,一将有一将的风格。他要的朕都给了;朕要的,他拿不出来,就有帐可算了。”
“这就像朝中的有些臣工,他们觉得朕年纪小,一朝掌权忘乎所以。等着朕摔了跟头,跌的头破血流,好给朕立规矩,算总账。”
李守义这是话中有话,都拿他是小孩子撒癔症,一会儿就完了,最后还得归他们那一边去。跟武后以为,他离不开其辅政的道理一样。
就说右卫将军府吧,武三思那真是进去无百姓,往来无白丁。迎来送往的客人比政事堂都热闹,李守义说什么了吗?
其实啊,很多事都不必讲的太透,武后有武后的打算,李守义做事有他的原则,各干各的,谁也不必太在意。真较真,有意思吗?
武后当然也听明白了孙子话中潜在的意思,更明白武三思那鳖孙办事手脚不干净,给她招惹了堵嘴的事。
微微一笑,武后放下手中的茶盏,淡淡道:“你说的也是,一将有一将风格!李道广是个务实的,总比三思那不成器的东西强。”
仅仅是轻描淡写的几句话,二人的交锋很有默契的都不提了;原因很简单,双方都拿捏的分寸,都不想因为内讧,两败俱伤,丧失了对朝中的掌控力,让心怀叵测的宗室和蛰伏已久的世家们钻了空子。
既然这小事过去了,那就言归正传。为了庆贺太皇太后六十万寿,李守义专门找三省的宰相商量过了,要大办,特办。不仅召回各藩王、封疆大吏,还送国书给周边领国。
“若没有皇祖母这些年辅佐先帝呕心沥血,朕哪能做个太平太子,说不准这时候还要看长孙家的脸色呢!”
“朕已经照会内侍省,除了修缮礼台及庆典的一应事宜外,还要给诸位长辈,从头到脚的唤行头。”
估计过几天,内侍省的人,就会把图样送到四位长辈的宫中,有需要添置或改动的地方,尽管跟他们提,千万不要节省。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2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