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李贤原来的想法,栽培李守义,一定要找个经世的大儒,学习治国理政之道。可计划没有变化快,有皇帝的圣旨在,他不得不另辟蹊径。
中岳嵩阳观是道门正朔,潘师正又是道德高士,让李守义跟着他去嵩山习文练武,对他的将来必定大有裨益!
况且,潘师正师从王远知,与李家甚有渊源。武德中,太宗平王世充,与房玄龄微服以谒之。王远知告诫曰“方作太平天子,愿自惜也。”
太宗登极,将加重位,固请归山。至贞观九年,敕润州于茅山置太受观,并度道士二十七人。
为了儿子,李贤也是豁出去,五日前,特意白龙鱼服,微服至其下榻处拜访,与之相谈甚欢。
相谈甚欢?这话不对吧,应该是有交易。
李守义早就让裴谈打探过了。早年间,潘师正受师命,在北方大力发展茅山宗,开拓茅山宗阵地,坚决与佛教相抗衡。跟佛教掰手腕,且能全身而退的,能是一般人吗?
况且,他的弟子司马承祯,可是如今的道门领袖,太子此举分明是想把他与道门绑在一起。
摸了摸李守义的头,李贤温声俯视道:“天分很重要,习文练武如此,帝王亦如此。”
“可天分再高,也要因势制宜。论天分,在你祖父那一辈中,李恪、李泰无疑都是惊艳才绝之辈。”
“但最后上位的,却是你祖父。嫡子的身份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他的心机和手腕,吃透了一个忍字。”
忍字头上一把刀,李治忍了太原王氏,兰陵萧氏,娶了他们家的女儿,得到了世家的支持。又忍了长孙无忌、褚遂良这些关陇世族的跋扈,才定鼎帝位。
如果,他跟李恪、李泰一般宁折不弯,那贞观二十三年,五月二十六日,太宗在翠微宫留下的遗诏,很有可能就是另一个内容。而二十八日才回京的李治,便只能向别人俯首称臣。
同样的道理,把李守义与道门绑在一起,也是为他争取了一方势力的支持。千年道门,煌煌国教,它的底蕴与影响力丝毫不比世家大族差。
道门是中原的原始教派源远流长,信徒无数,其中不乏世家大族,或朝廷命官。有了这重关系在,李守义将来路会走的顺畅一些。
为人父母者,推干就湿,呕心沥血,为儿女遮风挡雨。为了补足李守义庶出,且无母族支持的短板,李贤也真是煞费苦心。
“孤今天与你说这些,便是希望在你的心里,种下一颗希望的种子。”
“你记住,我陇西李氏的男儿,宁死也不会成为任何人手中的棋子或傀儡!”
李守义整个人都emo了,一直以来,他都以“导师”的视角看待李贤这位父亲,他觉得以自己的“见识”,足可以帮助他爬上那个位子。
仁义,孝心,宽厚,是李贤的优点,可也是他的致命缺点。但让李守义没有想到的是,他竟然比自己都清醒,且身处漩涡而泰然处之。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2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