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一凡见了,便对朱棣说道:“他该是不知道他爹的勾当,派了兵过来香山县协防海盗,肯定和海盗不是一伙的。”
“哦?”朱棣听了,有点意外,看了朱暹一眼,便说道,“没想到还有一个遵从我父皇旨意,能听从驸马要求协防,不错!”
听到这话,张一凡看到朱暹看向自己的目光中带着求饶之意,最终便又说道:“我看和海盗勾结的事情,该是只有他们父子俩的事,就先抓他们两个,至于他们的家人,回头再说吧。”
朱棣过来闹这么大,就是要给他站台,因此,他说什么,朱棣都是点头。
然后,朱棣甚至还指着当前这些官员问道:“这里面还有通贼寇的内应么?”
这个问话,吓得这些官员一个个都用乞求的眼神,看着驸马,就怕他说出自己的名字来。
连永嘉侯都说抓就抓了,他们又算得了什么?
一旦被抓,就算事后还了清白,那也肯定要吃不少苦!
好在张一凡没有指认他们,算是放他们一马了。但是,借着这个朱棣过来的机会,张一凡并不打算只抓永嘉侯一个。
香山县大牢里,还抓了不少当初散布恐慌言论的人,他们背后的主子大部分都是各地乡绅豪强。借助这个机会,给了朱棣一个清单,开始四处抓人。
永嘉侯的那个老丈人,自然是跑不掉的;反正,广州府这边的乡绅豪强,一下子便抓了不少。
有点遗憾的是,没有证据指向东莞何家。
张一凡当然不会靠想象就抓,因为朱棣还不是皇帝,朱元璋那边,回头肯定要过问这个事情,至少明面上要能交代过去才行。
包括永嘉侯这边,并不难查,朱棣很快就拿到了证据,水师并没有什么需要检修,完全可以出动剿灭海盗的,就是因为永嘉侯下令不得出动。
收到香山县前后两次求援,军队也没有调动,因为永嘉侯根本就没有下令。
另外,还查出了永嘉侯的不少问题,比如军营中私藏女人,肆意虐待军卒等等。
至于和宰相勾结的证据,却是没找到。
朱棣在广东忙了三天,就抓了以永嘉侯为首的通贼罪囚共一百多人。绝大部分都是有不少粮田的地主豪强。
随后,相关的奏报,便发往京师,由皇帝定夺。
在等京师回复的这段时间内,朱棣便在香山县待着,和张一凡以及朱镜静团聚,海阔天空地聊天。
………………
京师这边,有关香山县的事情越来越多,但是,都被朱元璋给留中了。
最终,在广州盐课提举司的奏章到了之后,宰相胡惟庸见洪武皇帝还是没动静,终于忍不住,让御史台、户部等衙门联合起来奏请皇帝给出结果。
朱元璋或许是看到上奏的臣子确实多了,便终于答应了要求,就香山县的事情召开廷议。
武英殿内,御史大夫陈宁首先出列,向朱元璋奏道:“陛下,微臣闻报驸马在香山县任县令,骄横不法,强掠百姓粮田,引发公愤,御史台愿派出御史前往核实,或还驸马一个清白,或还百姓一个公道。”
胡惟庸不动声色,只是向户部尚书使了个眼色,便见户部尚书也是出列奏道:“驸马在香山县胡乱施政,贱卖食盐,已经严重扰乱盐课。如果放任驸马如此乱来,广东盐税,怕将颗粒无收,还请陛下下旨,禁止驸马插手盐政!”
“陛下,臣亦有本要奏,据地方上报,驸马在香山县胡乱抓人,只要看不顺眼,听不顺耳,便会把人抓入大牢,百姓苦不堪言!”
“陛下……”
“……”
一时之间,驸马张一凡似乎真得犯了众怒,在地方上搞得天怒人怨,就差明确喊出来,不杀驸马不足以平民愤了。
不过朱元璋就只是在静静地听着,看不出他的心情如何!
胡惟庸察言观色了一阵,感觉出皇帝似乎还是没有处置驸马的意思,便终于出列,也跟着奏道:“陛下为天下计,选一偏僻之地先行施政,察其好坏而后定天下策,此举甚妙,微臣亦鼎力支持……”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