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及众多人利益的事情,可能守成皇帝并没有能力去推行,甚至连一些得位不是很正的皇帝,比如篡位啊之类的开国皇帝,也可能没有能力去推行。
可朱元璋却不一样,他就可以!
要不然,他也不会在原本的历史上屡兴大狱,杀功臣,或者杀官员犹如杀鸡一样。
就如同李善长所言,朱元璋最重视皇权稳固,虽然说,到目前为止,还没法知道粮田归公分配法实际上会如何,可他绝不允许有人来捣乱,特别是冒犯他的威严。
永嘉侯确实名列开国功臣的排名单里面,但那又如何?
在原本的历史上,永嘉侯欺骗他杀了区区一个县令,他都能活活打死永嘉侯父子,理论上有用的铁券都没用。讲理不?
朱元璋压根不讲理,更没有什么三堂会审!
因此,这一次的三司会审,其实是已经给面子了。
但是,结果却是没有意外的。那就是永嘉侯有罪!
勾结海盗,查无实据,但是配合海盗试图祸害驸马,却是证据十足。兼其他罪行,数罪并罚,按律当斩。
当奏报到洪武皇帝这边时,朱元璋决断,永嘉侯之子朱暹公忠体国,朱亮祖教子有方,罪减一等,除爵,流放岭南香山县从军。
这道旨意的意思很明显,听话服从的,那就给赏。敢违背旨意的,绝不姑息。
表面上是赦免了朱亮祖死罪,但是实际上,他还不如死了的好。
如果只是一死了之,那他的爵位还能世袭,留给子孙。可如今,爵位被除,没了!
更让朱亮祖不堪的是,他和香山县驸马县令起了冲突,但是皇帝却把他流放到了香山县去从军,当一个大头兵,还是罪囚。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比杀了朱亮祖还要难受!
等于是向世人宣告,不要和驸马去起冲突,朱亮祖就是榜样!
免得有人随后会遗忘,就让他活着在那亮相!
看看,都来看看,这就是插手香山县的下场!
在三司会审中,朱亮祖的儿子朱昱为了表示他爹没有害驸马都尉的心思,把胡惟庸也告了出来,说胡惟庸有写信给他爹,让他爹好好拉拢驸马,处好关系。
为此,胡惟庸也被处罚,罚了他一年的俸禄。
总之,驸马都尉在香山县做事,不管对他是好是坏,都不得有关系。
朝堂上有关香山县的事情,就这么暂时告一段落。太子朱标代替朱元璋,给张一凡写了封信,先朱亮祖一步,送到了香山县。
香山县这边的一月份,平均温度就十来度,偶尔会掉到十度左右,算是一年之中最冷的天气了。
这时候的张一凡,终于没有在树下乘凉,而是选择了在屋里面待着。
“夫君,大哥信中说什么了?”朱镜静一边啃着甘蔗,一边问道。
过了冬的甘蔗,很甜,味道很好。
张一凡听了,便指着信回答她道:“几個事情,都是和公事有关的。私事的问题,就一个。”
“什么私事?”朱镜静听了,连忙问道。
公事方面,她不会主动关心。
张一凡听了,便笑着对自己老婆说道:“大哥说大嫂已经显肚子了,问你有了没有?劝我们早点要孩子呢!”
一听这话,朱镜静脸色一红,看到周边没人,便对张一凡说道:“你觉得呢?”
“急啥!”张一凡却是无所谓地,“四哥家比我们还早结婚,不也还没有么!”
朱镜静听了,微微有点失望,不过她知道,夫君还是为自己好。
于是,她不提这个事情,只是说道:“也不知道大嫂会生儿子还是女儿,不过都有了,应该没关系的。”
张一凡听了,想起什么,便对她说道:“你给大嫂写封信,女人和女人说话更方便点,提醒大嫂注意卫生。你把条条款款都梳理一遍,这是最主要的。”
如果他没记错的话,在原本的历史上,太子妃是在一次产子后坐月子的时候没了,这是太子朱标一系命运发生转折的第一个关键节点。
只是历史上留下的信息太少,张一凡没法针对应对,只能靠着猜测,估计是产后护理的原因,因此让朱镜静在这方面尽心一下。
朱镜静听了,本来是想说,这个事情,大嫂比她都有经验多了,但是最终,她还是选择了听自己夫君的,回答道:“那我先去写了,回头你再看看有没有什么要补充的,我再改改。”
张一凡点点头,看着朱镜静出去,他的思绪,便回到了朱标给他的信上。
在信中,朱标针对他提出改善工匠待遇的事情,提出了疑问。
对此,张一凡其实早就知道。
华夏历史上,工匠的地位,一直就没有多少提高过,哪怕是鲁班这样顶尖的,也是一样。
想要提高匠人的地位,让他们能按照预想的那样,主动去改进自己行业的工具什么的,并且能传承,还要有三个前提条件才行。
第一个,是转变匠人的思想,一如信中所提及的,教会徒弟,饿死师傅;传子不传女等等。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