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明初:翻云覆雨成新学圣人> 191 我会在乎?(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191 我会在乎?(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说到这里,他又感慨道:“香山县明年的收入能达到两百万贯,并且一凡说还会只多不少。这其中,大部分钱都是来自他那些官办作坊,田赋与之相比,都只占了小头而已!这做买卖,还真是赚钱啊!”

  根据《大明会典》记载,1578年,也就是大明开国两百年之后的一年商税收入才十五万两白银而已。更不用说,在大明开国之初,商税其实压根没几个钱。

  巨大的差距对比,是个人都能震惊。因为,这只是一县之地而已!

  这也和朱元璋的小农思想有关,当他征税达到他认为满意的时候,就下旨定额,就是说以后也收这么多钱,永不加赋税,坑了他子孙后代。

  当然了,朱元璋自己认为,这么做是为了减轻百姓负担,是好事来的,却没有多想其他!

  不过这个位面,朱元璋已经被张一凡所影响,特别是几次对大明宝钞的论述,都让他有了发展的眼光。同时,他也明确看到,香山县就是因为县衙有钱,所以百姓的生活都有了质的飞跃。

  好不好,一看便知!

  因此,朱元璋在听到儿子的感慨之后,忽然想到了什么,便对朱标说道:“一凡在香山县那边也就一年多点时间了,三年之后,你觉得,谁能接替香山县县令一职?”

  对于三年之后,香山县到底该怎么处理,也是时候要考虑了。

  听到这话,朱标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父皇,三年之后,香山县还是要归广州府管辖,亦或是维持如今这样,由朝廷直接管辖?”

  听到这话,朱元璋有些犹豫,想了下,最终还是摇摇头道:“暂时还没想好!”

  朱标听了,便建议道:“那要不问问一凡自己有什么想法?”

  “这个可以。”朱元璋听了,点点头说道,“不过有些事情也要早做准备,接替香山县县令的人选,必须要好好考虑!”

  或许是再次听他说起这个,朱标脑海中忽然闪过一个人名,便对朱元璋说道:“父皇,这次那个方孝儒跟了儿臣一起过去,儿臣见他似乎收获良多,对香山县的一切,也都是佩服。如果别无人选的话,或许他可以?”

  事实上,朱元璋之所以会让方孝儒跟去,其实原本就有这个打算的。

  这个方孝儒,还有那个梅殷,都是他看好的人才。只不过就现阶段来说,梅殷还太嫩,不知道变通,还需要时间成长。相对而言,方孝儒更合适一点。

  此时,他听自己儿子也提名了方孝儒,便点点头说道:“如此,那年后合适的时间就派他去香山县,不给具体安排,只是让他听从一凡安排,想必一凡能知道这是什么意思?”

  本来的话,香山县没有县丞和主薄,完全可以二选一丢个官职过去。

  但是,三年之期未到,朱元璋怕别人会有别的想法,他不想改变香山县的现状,便决定还是不任命官职的这种形式。

  朱标听了,也是赞同。

  本来他以为,事情该是说完了,结果没想到,朱元璋忽然对他说道:“一凡在香山县又设立了一个什么香山县通俗文学起点社,招募为张士诚效忠过的人在那写书。通俗通俗,他这是在自己推进教化之事吧?”

  这个事情,朱标并不知道,很显然,该是锦衣卫那边给皇帝禀告的。

  此时,朱标一听他这话,顿时吃了一惊,连忙帮张一凡解释道:“父皇,一凡怕是不知道那些文人为张士诚效忠过,他或者只是因为镜静喜欢看故事,所以就招募了人手帮着写故事!”

  朱元璋听了,却是脸上露出了笑容,这个儿子,真得是紧张张一凡。

  随后,他便正色道:“张士诚而已,我会在乎?我以前只是在意有些人给张士诚效命,却不给我效命,给脸不要脸,自然就要让他们知道,他们算什么东西?”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