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明初:翻云覆雨成新学圣人> 204 任期终了(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204 任期终了(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文武百官:“……”

  好家伙,皇帝的这道旨意一下,这几天香山县的街道上就要热闹了。

  不过他们也明白皇帝是什么意思:不是对香山县的政绩有质疑么?那么到地方了,就去瞧瞧清楚。至于便装,也是要让他们尽量了解到实情。

  可是,香山县的人都知道他们到了,一听口音,就知道来自京师,至少是来自北方,指不定就是这次随驾的官员。

  有点没法想象接下来的三天,到底会是个什么情况?

  朱元璋却是不会管这些的,安顿下来的晚餐,就是一家人一起用膳,怎么都算久别重逢,倒也其乐融融。

  皇帝驾临,宵禁还是有了。但是等到第二天开始,就皇帝的行宫这边,有锦衣卫以及蓝玉的手下站岗保护之外,其他地方就都解除戒严,老百姓该干什么就干什么了。

  朱元璋则是待在行宫休息,顺带着听张一凡和朱镜静禀告香山县的具体情况。特别是翻看了香山县三年来出自朱镜静的账册,详细地了解经济运作情况。

  而其他文武百官,则换上便服,带着几名便装的军卒,便开始了香山县三日游。

  他们根据自己兴趣的不同,首先选择去核查的事情,自然也是不同的。但是,不时地,都能遇到熟人。

  虽然说香山县五十万左右的人口,有一大半是在县城这里,可这些来自京师的人,太特别了。就算在人群中,也是能一下认出来的。

  不过香山县的百姓也不会打听是哪位大人,就是招待上,问话时,都会小心翼翼一些。

  第三天的时候,朱元璋在张一凡的陪同下,参观了钱庄以及县学和社学。

  钱庄是香山县经济腾飞的心脏,教化是关系未来的举措,他最重视这两件事情。

  等到第四天的时候,就在行宫的大殿,朱元璋召开了御前会议。

  这个大殿,其实真不大,随行的文武百官,皇亲勋贵都挤满了一堂。

  哪怕张一凡在四周布置了多台装了冰块的风车,让人摇着手柄吹凉风,也还是显得有点热。

  然而这个时候,没有人在意这个。因为他们都知道,接下来的这次御前会议,对于大明的未来,至关重要。

  朱元璋看着底下这么多的臣子,开口说话道:“三天时间,想必诸卿对香山县大概也有了解了吧?都说说,朕听着,有什么害民举措,有什么夸张的政绩,都说出来!”

  听到这话,大殿内的人虽然多,却显得鸦雀无声,包括胡惟庸在内,每一个人开口说话。

  朱元璋见了,便又开口问道:“朕给了卿等机会,如果没有什么意见的,那朕就参考香山县这边,做一些利国利民的事情了。”

  他这个话,说到后来,声音提高了一分,语气也变得更加威严了一点。

  朱元璋倾向很明显,他都说了,要做利国利民的事情,这就是给事情定性了。谁要是反对,那就是奸臣,才不愿意做利国利民的事情。

  香山县的现状,对这些文武官员的震撼,那是毋庸置疑的。哪怕之前说什么吸周边地方的血,也不足以证明香山县的这一切,会因为不吸周边地方的血就变得一无是处。

  更不用说,他们走访这三天,也已经看得明白,光有皇帝的旨意让其他地方协助,也不可能帮助香山县变得如此繁华。而是利益,才会吸引周边地方的人口和钱财,源源不断地向香山县汇聚。

  换在为国为民的位置上,可以毫无疑问地说,香山县的成功,绝对是解决大明百姓能过得更好,大明会变得更加强大的金钥匙。

  但是,如果换到了一家一姓的位置上,那就未必是好的了。比如,香山县的粮田归公分配法。

  可此时此刻,谁敢在皇帝面前说这个事情?

  是你的一家一姓利益重要,还是皇帝朱家江山的利益更重要?

  眼前这位皇帝,是尸山血海中杀出来的,多杀几个,似乎压根也不是问题的。

  因此,谁也不敢说话。

  朱元璋缓缓地扫视了他们一遍,然后便用斩钉截铁地语气,冷声说道:“户籍革新和粮田归公分配法是香山县能有如此成功的基础,朕决定,此二法要尽快在全天下实施,之前赏赐的田地,无论是皇亲勋贵还是其他人等,只要是大明境内,皆不许有私田,皆要按价卖于官府。”

  以前的时候,他有赏赐给功臣不少粮田,甚至还有相应的佃户等等。此时特别指了出来,强调了大明境内,没有任何私田。

  本来的话,皇亲勋贵们,其实都还存着侥幸心理,想着皇帝会不会自己打自己的脸,赏赐出去的粮田又要回去?

  结果没想到,为了朱家江山的稳固,朱元璋毫不犹豫地宣布了这个决定,让那些皇亲勋贵们都很是失望。

  不过很显然,朱元璋明显是懂得人心驾驭的,打了一棍子之后,马上就给甜枣了。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