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大雪在下,又是在关内,哪怕入侵的都是骑军,行动照样很慢的。谁知道雪地覆盖下,到底是实地还是其他什么。
不过蒙古鞑子之所以趁着这种恶劣天气出动,也是因为这种天气同样影响明军的调动和增援,可以给他们更多的时间劫掠。
这三个蒙古鞑子的头目,也都是有劫掠经验的。入关之后,探马便远远地派了出去。一人双马是基本,甚至还有一人三马,能更远地给大军警戒。
……………………
一如徐达所预料,这一场大雪来势汹汹,下得很大,可第二天的时候,就不再下了。
虽然还是阴天,但是能见度却好了不少。
北平这边,各军已经紧急动员,经过一天的准备,已经能开拔。
第二天刚天亮的时候,早早起来的朱棣发现雪停了,便第一时间冲向设在北平煤山上的信号塔终端。
让他欣喜的是,等他赶到这里的时候,负责的将士已经在译码了。
还没翻译完的时候,徐达等人也赶来了。一个个都期待着信号塔给他们带来惊喜。
当负责译码的将士刚放下毛笔时,一直盯着的朱棣就立刻问道:“如何?”
那将士显然知道燕王的心情,立刻双手奉上。
朱棣立刻接过,一目三行地一扫,脸上就露出了惊喜,对同样期待着的徐达说道:“岳父,大鱼啊,来了大鱼,哈哈,鞑子怕是不知道我们已经知道他们的一举一动了!”
说着话的同时,他把那纸条递给徐达,然后感慨地说道:“一凡这个信号塔,真得是太好用了!”
徐达接过一看之后,也是非常信息,立刻看向朱棣说道:“该给信国公下令,出动车营堵上清水明月关的缺口。”
信国公就是汤和,驻守蓟镇,是离清水明月关最近的军镇。
从信号塔传来的消息看,入关的鞑子,就避开了蓟镇,攻打永平府那边去了。
徐达原先的排兵布阵,就有一套预案,假定蒙古鞑子从清水明月关入关的。
此时,他在建议汤和堵门之后,又针对蒙古鞑子的动向,继续提出对应的提议。
就领兵打仗的真正能耐来说,朱棣自然是比不过他岳父的。一条条建议说出来,他就只有同意的份。
这些都没什么,到了最后,听到他岳父说他岳父自己领兵出征,他坐镇北平,顿时,他就不乐意了,当即说道:“孤身为三军之统帅,岂能躲在安全之地,看将士在前线征战?”
总之,他不同意,要亲自领兵出战,让徐达坐镇北平。
徐达等人,劝他不听,只好派人去找大驸马,让大驸马来劝了。
张一凡收到消息,那是一点都不奇怪。
这个老四,在原本的历史上,他当了永乐大帝之后,都是亲自领兵出征草原的,如今朱元璋远在南京,北平这边他最大,要是不想亲自出战那就怪了。
想着这些,张一凡匆匆赶去了煤山,这个大明最后一个皇帝上吊的山头,不过一路上倒也没有看到有什么歪脖子树,估计是还没栽上。
信号塔下的房子,就有一处军议大堂,一众将领都已经在了。
张一凡到的时候,徐达等人都拦着朱棣,双方颇有点脸红脖子粗的感觉。
看到张一凡到达,朱棣就有点不高兴了,当即问道:“一凡,该不会你也是来劝我的吧?”
要不是带头顶他的人是他岳父,还是军中赫赫威名的开国名将,他早就发飙了。
他知道张一凡胆小,自己就没叫他过来,可此时他却匆匆赶来,那就只有一个原因,估计是岳父他们派人去叫他了的。
目的也很明白,肯定是来劝他的。
可谁知,张一凡听了,却是没理他这问话,只是问道:“现在敌我态势如何了?消息有传来么?”
大堂内摆有一个沙盘,就是北平以北的大概地形图。
听到张一凡问这话,让朱棣稍微有点意外,便立刻就着这沙盘,给张一凡介绍了起来:鞑子多少人马,如今在什么地段,朝廷官军多少人马,在什么地方,发出了什么军令等等。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