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明初:翻云覆雨成新学圣人> 224 情不自禁(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224 情不自禁(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说到这里,他又指着城下一处地方说道:“那些是俘虏中已经投降我们的鞑子,有他们带路,说不定一天就能赶到。如果他们不配合的,大军到了之后,杀得便是他们家人。”

  张一凡听了,沿着朱棣手指的方向看去,却见有五百人左右,手中牵着老马,没兵刃,没行李。而在他们的周围,那些明军将士却是一人双骑。

  朱元璋的政策,就有招降蒙古人为大明所用。张一凡熟悉的番禺县令道同,就是蒙古人。当然,也有投降之后又叛逃的,比如这次被抓获的蒙元朵儿不花便是。

  想起这个,张一凡忽然就看到,朱棣前面,靠近城垛处有一具尸体,脑袋已经分家,就吊在城垛外面。寒风吹来,在那一荡一荡的。

  转动间,张一凡看到了面相,那不就是那个元将朵儿不花么!

  他可是记得,这个朵儿不花是被活捉的,本来计划送往南京献俘的,怎么就杀了呢?

  看着那首级,又看看底下那些投降的鞑子,张一凡忽然明白过来了。朱棣杀那朵儿不花,就是给底下那些投降的鞑子看的。

  这个事情,他没意见。他在意的,只是这些将士是否能平安回来。

  就这会儿的功夫,蓝玉在他亲卫的簇拥下,已经骑马归队,大军随即开拔。

  寒风呼啸下,军旗猎猎作响,引导着大明骑军将士们一路北向而去。

  看着一万多的骑军,慢慢地消失在风雪中,张一凡在军事上也帮不上忙,但是其他地方,却是可以关心下的。

  于是,他便问朱棣道:“将士们吃得是什么?”

  听到这话,朱棣有些疑惑,当即回答道:“当然是粟和米了,还能是什么?”

  说完之后,他才想起什么,便马上补充回答道:“你是说鱼松么?他们没有,当初我就是给水师采购了。这些兵,都是没有的。”

  说到这里,他又赞道:“鱼松确实是个好东西,埋锅造饭的时候,配一点鱼松,很受军中将士喜欢!”

  军中事情,张一凡平时并不关心。当然,这也是他以前并没有怎么和军队打交道。香山县千户所这个不算,那不算野战军,只是地方军队而已。

  此时,他听朱棣说话,便又追问起详细情况。

  大雪纷飞,寒风刺骨,张一凡自己待在房子里都不想出来,可是,朝廷的军士,却要冒着这大雪,严寒去为国征战。特别是张一凡自己还穿着锦衣貂服,保暖上比那些出征的将士都不知道要好多少。

  那些将士的马背上,并没有太多行李,这冰天雪地的,如果要在路上耽搁一晚的,张一凡都难以想象,晚上怎么熬?

  上阵杀敌不是强项,但是搞经济这一块,张一凡自认第二,就没有人能当那个第一。

  因此,他便想着,自己要做点什么,帮到这些保家卫国的将士!

  详细询问朱棣的情况下,张一凡又了解到,将士们行军打仗,一般是将小米或者大米,和挖到的野菜放到一起煮,煮成很稠的菜粥喝。条件好点的军队,可能还会放点肉糜,类似后世的皮蛋瘦肉粥那样,这便是军中伙食了。

  然而,就算是好的伙食,也就是加了肉糜的浓粥,那也只是精锐才能有,而不是每顿都有。

  想着这个,张一凡便对朱棣说道:“军中伙食太差了,回头你给我一些人,我去天津那边,看看设立个鱼松厂,如果有肉松厂,那就最好,用来供应军中所需,多少给军中京师改善下伙食。腌菜什么的,也可以搞搞!还有炒面那些便携式干粮,也可以做做……”

  根据历史记载,炒面这个,在清初已经有记载,但没有更早的记载。唐宋时期,倒是有大饼当军粮的记载。

  此时,张一凡其实都有点后悔,或许自己应该更早关注下军队中的情况。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