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红楼襄王> 第801章 王培安的质问(3/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801章 王培安的质问(3/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这算是给这位阅卷官台阶下,如果此人不识趣的话,刚才的事王培安可就不会轻轻放过。

  这位阅卷官自然明白其中深意,他知道王培安做得出冒天下之大不韪之事,所以无奈之下他只得妥协。

  “王总宪,可否让卑职重新审阅!”

  “拿去,仔细的看!”

  于是这人只能重看,并最终把答卷放到了“荐卷”一处,之后答卷便该被送往同考官处。

  正常来说,得同考官看完之后,取中的试卷才会交到几个主考官处。

  但作为主考官,王培安可以直接提走答卷,与几位主考官一同审阅,所以他毫不吝惜动用权力。

  今日他看了不少试卷,即便在那些落卷中,也多的是文采斐然之卷,但王培安都没有将其提出。

  只因他看的这些卷子,基本没有民生疾苦,即便有也只是泛泛而谈,只有冯渊这篇论述详实。

  拿了卷子,王培安第一个找到了赵玉山,这位最重量级的主考官。

  冯渊卷中说了很多新政的好话,也确实有其深刻见解,但其文采确实差了些,在赵玉山看来还需磨炼。

  可王培安认为,此人哀民生之多艰,道出了新政对庶民的好处,虽然文采差些但瑕不掩瑜。

  换言之,王培安主张将此人取中,赵玉山深思后没有立刻回应,而是把其余两位主考官请了过来。

  另两位主考官是大学士叶炳维,吏部尚书郑显林。

  叶炳维还在细看文章时,郑显林便已支持王培安的看法,这算是他对王培安的示好。

  眼见赵玉山态度暧昧,叶炳维也不再多说了,于是也赞同了王培安的看法。

  最终,四位主考官达成一致,冯渊的答卷被放到了高中一栏。

  转眼又是七八天过去,时间来到了二月二十五,今日便是放榜的日子。

  冯渊并不着急,但他的一众同乡们,已经相互招呼一起去看榜,没办法冯渊也只能跟着去。

  会试放榜是在大明门外,多数举子们早早的就到了,其中老的少的都有,还有跟着他们来的仆人。

  大明门外的天街虽宽,可好几千人都聚过来,便让此地仍显得拥挤。

  为方便举子们看榜,在天街左右各设置了两个榜单,所以现场围成了四个核心。

  “金陵宋子瑜宋老爷,高中会元……高中会元!”

  才走到现场,冯渊等人就听到了这句,然后一众金陵士子尽皆欢呼。

  宋子瑜原本是金陵乡试解元,如今又高中会试第一名为会元,如此看来一甲已经在望了。

  如果殿试顺利高中状元,那可是本朝第一个三元及第,更确切的说是六元及第,这可是非同一般的祥瑞。

  大明开国到现在,三百四十余年过去,前面也就两位三元及第,六元及第可谓前所未有。

  所以,金陵众人与有荣焉,也是很正常的事。

  冯渊当然也为朋友高兴,但此刻他更关心自己是否得中,于是便催促同乡速去看榜。

  其他人的心情和他差不多,在欢呼后也更在意自身,于是纷纷赶赴榜单前。

  而高中会元的宋子瑜,此番并未与他们同往,毕竟他这样有实力的人,自然是会派人前来查看,如此才算是有逼格。

  且说冯渊一行,他们好不容易挤到了榜单前,果然看到了第一名是金陵宋子瑜,然后他们便开始找自己的姓名。

  一路看下去,冯渊是越看越心凉,最后甚至都不想看了。

  而在他周围,多的是垂头丧气之声。

  参加会试的举子有四千五百余人,而本次会试只录取三百五十人,落榜本就是绝大多数。

  “冯兄,你中了!”

  听到同伴的惊呼,冯渊只是茫然应了一声:“啊?”

  “冯兄,你中了!”

  冯渊笑了笑,随后答道:“中了邪还差不多!”

  以往几次科考,他也没少被人捉弄过,所以他是根本不相信。

  这时又有人道:“你真的中了,不信你自己看,倒数第三行那是谁?”

  连续两个人这么说,而且语气焦急不甘,冯渊这才半信半疑看了过去。

  然后,他整个人就都石化了,因为他看到了自己的籍贯和姓名。

  “我……竟真的中了!”冯渊不敢置信。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