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要求不高,若是能在这宗师武院中再得一张紫卡,他就心满意足了。
三人步行街道,那主干道比城门还要宽阔,马车来来往往,丝毫不显拥堵。
许顾安的注意力落到那城中形形色色的人身上。
有身着衣甲满是风尘的队伍,看上去似是外出的探险者,步履匆匆。
也有穿着青衫,手持折扇的公子哥,彼此谈笑风生,他们似乎是城中本土人士,如今战争平息,他们也恢复了从前的生活日常。
而那些穿行的马车,大多出自城内的名门权贵,有窗帘遮掩,许顾安也看不清车内坐的都是什么样的人物。
将来他或许要在这绥城待上一阵子,对于城中的各方势力还需了解一二才行。
目前,他就只知道绥城最大的势力,便是那宗师家族,叶家。
宗师庇护绥城,不过大多数时候,这宗师都一心潜修问道,不问城中大小事。
因此,通常就由那叶家代管整个大城,是城中第一家族,也是第一权势,这点毫无争议。
在这绥城,惹谁都不能惹到这叶家,这点许顾安是了解过的。
他如今虽自身实力不凡,但也不敢挑战这叶家的权威。
毕竟叶家背靠那位宗师,就是不怕叶家,也要顾忌宗师的可怕实力。
随着深入大城街区,地势隐隐开始走高。
绥城位于高原一角,三面断崖,本就居高易守难攻,非平坦之地。
三人虽都初次来这绥城,但也很快就找到了那宗师武院所在。
宗师武院在城中可谓是极为显眼,在一处大坡之上,高于其他房屋一筹,远远就能望见。
其是四方学子的圣堂,几乎每座大城都会建有这么一座宗师武院,用于招揽各方英杰人才,大力栽培。
这已经算是大城的标配了,宗师就是最好的号召力。
无数强者均从这宗师武院崭露头角,为人津津乐道。
三人徒步足有两个小时,方才临近了那座绥城的宗师武院。
“咦,这武院怎的与咱们东兰武院这般像。”沈重山望去不由奇道。
那白色地砖所铺开的大广场,内墙阻隔,隐约见得里面的亭台楼阁,格局布置与东兰镇上的东兰武院何其相似。
只不过规模上,这座宗师武院要大出不少,占据了整片山坡。
许顾安心中微动,有所了然。
当初东兰武院的建设是因沥青云这位院长的到来才起的。
而沥青云许顾安也是后来才知晓,就是绥城人士。
想来是这位老院长当初根据绥城的宗师武院建造的东兰武院,故而在风格上如此相似。
这件事或许翁沈两家中不少人都是知情的,只有沈重山这般的晚辈知之不祥,直到许顾安稍作解释,方才了然。
“想不到还有这般渊源。”沈重山点头道。
随着三人走入武院的那片大广场,一群青年俊杰早已等候他们多时。
这些人自是早年离开东兰镇,前来宗师武院进修的沈家子弟。
此前邵家倒戈事件中,这批人不少都不远万里被沈家召回过。
当然,若没有这般特殊事件,他们作为武院子弟,平日基本就长期定居在了绥城,就连战乱时也未曾离开过。
东兰镇的沈家于他们而言,就相当于许家村之于许顾安。
属于在外发展的游子,归家基本会在暮年之时。
收到沈重山和沈熙今年入院的消息,特此在这等候接风。
“重山老弟,小妹,你们总算来了,可是让哥哥我好等呦。”其中一名较为年轻些的沈家子弟迎上来笑道。
余下几名稍稍年长几岁的沈家子弟,则更显沉稳,只是含笑上前打招呼。
“想来这位就是许公子吧,早有耳闻......”
沈家子弟们对许顾安的态度无比客气,这是沈家家主在传来的书信上,早早就将许顾安的事写明,并叮嘱过务必交好,切勿得罪,如今自然不会轻怠。
因沈重山这一层关系,许顾安与沈家交情还算不错,故而与这几人客套一番。
“你们先去武院内报道,晚上我做东,给你们接风。”其中一名年岁最大的沈家子弟笑道。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