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约756年,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一作太原人。开元进士,授氾(泛、范)水尉,再迁江宁丞。晚年贬龙标尉。因世乱还乡,道出亳州,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其诗擅长七绝,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也有愤慨时政及刻画宫怨之作。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王昌龄集》。)
王维(700?~761年,字摩诘,原籍祁今属山西,其父迁居蒲州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累官给事中。安禄山叛军陷长安时曾受职,乱平后,降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亦称王右丞。晚年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活。诗与孟浩然齐名,称为“王孟”。前期写过一些以边塞为题材的诗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则为山水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兼通音乐,工书画。有《王右丞集》。诗有《山居秋暝》、《鸟鸣涧》、《终南山》、《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红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