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默新的体重是0.27千克。
在他坐着的架子上还有如下物资。
一个重达1千克的手持充电式扩音器,就是菜市场上经常被用来循环播放吆喝那玩意儿。
一个总重0.5千克的满装压缩氢气罐。
有三个档位,可用最低档位续航15小时的充电手持小电扇,重0.18千克。
一个带定位与通话功能的儿童电话手表,重0.1千克。
一套可快速穿戴的卡扣盖板式简易红牛罐刺猬装甲,重0.05千克。
再加上机架、绳索,用来初步固定气球的简易木架,整个装置加上人的总质量接近2.2千克。
单靠最后打气的这一个“气球”,肯定是拉不起来如此重量的。
但在这个“气球”的前面,却还有刚刚好三十个“气球”。
这三十个“气球”的体积加起来,接近2立方米,平均每个“气球”的体积是0.06立方米多一点。
经测试,超凡耐久型“气球”最大可以打到长度接近1米,直径接近0.4米,体积超过0.1立方米。
现在打气只打到60%,只要别碰到明火,“气球”倒是没有爆炸的风险。
每1立方米的氢气球,可提供大于1.2千克的浮力。
现在这三十一个气球加起来,提供的浮力倒是刚好将沈默新与整套装置全部拉起。
下面的沈苓观察了一下绷得笔直的牵引绳,再试着用手拉了拉着绳子,摇头道:“爸,不行,浮力太大,等会升空速度会太快了,得放点气。”
沈默新闻言,又换了个旋钮,一点一点地拧。
在滋滋声中,最后一个气球以肉眼几乎不可见的速度慢慢稍微缩小。
下面的沈苓再次轻轻拉动绳索,直到只用一根手指,只使出曾经按下钢琴键差不多的力道,便能让整套装置高度稍微下降。
沈苓招呼道:“好,这下可以了。”
沈默新扭过头向下面看了一眼。
父女对视,相互点头。
沈苓慢慢解开绳索。
沈默新坐着的整套装置开始再度上升。
这般场景,倒像是以前的企业开业典礼时放飞气球一般。
红的粉的白的蓝的“气球”被固定在一个长方形木材框架上。
每三个“气球”排成一排,共有十排。
沈默新可以自主控制的最后一个气球,单独列在最后。
木材框架上开了数十个洞,有三十一根绳子在洞口木梁上绕了两圈,然后系在“气球”上。
三十一根绳子从上面这个大号的平板框架往下延伸,还连着个小号的平板框架。
在这小号的平板框架下面,便是沈默新此时乘坐的操作舱了。
操作舱由四个部分组成,最上面的是平衡连接框,中间是沈默新的座舱。
座舱的结构较为复杂。
充电扩音器被固定在最前面。
坐在驾驶舱里的沈默新的脸,正对着扩音器的收音口。
沈默新左侧有一个可旋转的扭杆。
此时沈默新正在摇动这扭杆,扭杆通过一根黑色弹力橡皮筋连接着下面的滚轮,滚轮转动,正将下面吊着的牵引绳收起。
在沈默新面前有一根平放着的金属杆。
金属杆的下面呈丁字形焊接着一根连接杆。
连接杆穿过驾驶座舱底部塑料板上的圆孔,又用螺丝固定在一个十字架上。
十字架的下方倒置固定着那台充电小风扇。
这小风扇正是第三部分,属于动力部分。
当沈默新转动上方的横杆,下方的小风扇会改变朝向。
小风扇的拨片开关被做了改造,给拿了出来,并延长了连线,挪到了上方驾驶座舱里,就在沈默新的右手边。
在沈默新的背后,则是那套开合式红牛罐头装甲。
一旦需要迫降,他能往身后一溜,直接坐进装甲里,再从内部自己合上盖子,这样即便外面有猫狗,也能勉强延长坚持的时间。
如果情况更紧急,所有“气球”都同时炸燃,那他就只能选择跳伞了。
在红牛罐头装甲的更后方,有两根收起来的长约15厘米的短杆。
下面那根短杆水平放置着,上面那根则是在重力作用下垂直着。
短杆与前方的拉杆相连,拉杆也在沈默新右手边,如果抓住拉杆向前扯动,可带动后侧上面那根短杆被支成水平。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2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