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重生1976从知青开始> 第九十一章 空前绝后的群体(1)(1/2)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九十一章 空前绝后的群体(1)(1/2)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在1978年的华国大地上,每一位77级大学生,似乎都有一种知识饥渴症和危机感。都有一种普遍的心理,那就是一定要把十年里所失去的时间和知识全都夺回来。

  这是一个疯狂的年代,每一个人都在争分夺秒,都在跟时间赛跑。拼命弥补着多年来缺失的养分,努力吸取着新时代的每一滴甘露。

  “把失去的光阴夺回来!”

  成为这个年代燕大校园中最流行的一句标语口号。

  无论是走在路上、在食堂排队买饭、坐在公共汽车里,还是在广场上、在树林里、在湖边、在山坡上、在草地上,都可以看到一个个拿着书本默默背诵的大学生。

  三更半夜了,每一间宿舍里,都有拿着手电筒在被窝里默默背着外语单词的学生。

  每个人都恨不得把时间掰成两半,恨不得把一个人掰成两半。

  这种学习氛围,逼得每一位学生不得不给自己压力,不得不认真努力。

  尽管刘岩对那个时代的考题先知先觉,但在学习中并没有捷径可走。

  稍稍不努力或掉以轻心,就要落后、就要掉队。

  在学校里,几乎见不到不努力学习、上课迟到早退、旷课,以及考试不及格的现象。

  那简直就是一种人生的奇耻大辱,不仅会受到全体师生鄙视,更会让自己无地自容。

  而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能受到所有同学的尊敬和倾佩。

  当时,学校虽然有明文规定,在校期间,大学生之间不允许谈恋爱。

  但对于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依然会得到众多异性的暗恋、爱慕和追求。

  刻苦学习,已经成为了每一位77级大学生自觉自律的常态行为,成为了自强自立的自我驱动力。

  正因为如此,77级的大学生、包括1978年下半年入学的78级大学生,成为了华国高等教育史上的一个独特群体,一个特殊时代的大学生群体,也是一个空前绝后的群体。

  这个群体,在华国的教育史上,留下了永远抹不去的深深印迹,成为了日后华国教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身临这样的场景,让重生到今世的刘岩,无数次感慨、震惊,和对前世感到羞愧!

  这是他在穿越之后始料不及的。

  这在前世华国的高校中,几乎是难以见到的。

  对于前世那个时代安逸、悠闲、散漫的大学生群体来说,更是无法想象的。

  除了周海洋1978暑假到云南和林楠见面之外。

  刘岩、范丽莉、裴晓虹、岳小明、谭媛媛五人,1978暑假、1979年的寒暑假,连续三个假期都没回家。

  都在各自学校和燕京图书馆里啃着義利面包、就着北冰洋汽水度过。

  离开源平前,大家本来约定好1979年暑假返回源平的计划,因为林楠没有回宁城,源平知青的聚会不得不临时取消。

  ……

  不得不说的是,从1970年开始,直到1979年底,全国高校中的大学生中,还有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那就是工农兵学员。

  这是在十年特殊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一个特殊群体。

  从1970年开始,华国大学招生的方式,主要是以个人表现、家庭出身、群众推荐、政治审查、领导批准和学校复审相结合。

  这些学员主要从工、农、兵中选拔,学制为三年,毕业后等于大专学历。

  当时,燕京大学和秦华大学,首先作为全国的试点,一共招收了四千名工农兵大学生。

  接着,华国各大高校以同样的方式,在1976年之前,一共招收了九十四万工农兵大学生。

  这种招生方式,直到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的时候,正式取消了。

  所以,直到77级大学生入学的时候,75、76级的工农兵大学生还没有毕业,还在学校读书。

  在这种情况下,全国各地高校的大学生,形成了两种不同思想和观点的势力。

  一边是在十年中以个人表现、群众推荐、政治审查、领导批准为标准推荐入学的工农兵学员。

  而另一边则是华国恢复高考制度后,完全凭自己学习成绩考入的新一代大学生。

  虽然已经进入了1978年,但在燕京大学的校园里,十年的余热之气,仍然在75、76级的工农兵学员中苟延残喘,并以大字报、批判会的形式,时而爆出一息火花。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2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