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监控大唐> 第82章 山南援军(2/2)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82章 山南援军(2/2)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然而,汉代潼关旧城建在陡峭的潼关原上,易守难攻。

  猛攻了好几天,叛军折损了足足几千精兵,却始终攻不破旧城。

  与此同时,先一步寇关而入的安庆绪又遣飞骑来报告,说是在华阴附近遭遇了几十万大唐勤王军,安禄山便不敢再在潼关旧城耗下去,留下崔乾佑守潼关,然后亲率叛军主力浩浩荡荡杀入关中,准备与李嗣业的勤王大军决战。

  ……

  李嗣业大军已经进入华阴。

  对于是否与叛军进行野战,李嗣业有疑虑。

  李嗣业他自己堪称是盛唐时期的头号猛将,但是用兵还算谨慎。

  安禄山叛军自范阳起兵后,一路势如破竹,到了洛阳之后先是打败了哥舒乾,紧接着又打败了李隆基,可见叛军的战斗力是很强悍的。

  有鉴于此,李嗣业就动了据守华阴的念头。

  只要山南军守住了华阴城,叛军主力就不敢大举杀入关中平原。

  而如果只是少量偏师深入,则威胁不到长安的安全,这样一来,长安跟华阴就形成了犄角之势,叛军除非先攻破华阴,否则绝对不敢长驱直入。

  从军事上,李嗣业的这一考虑可以说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从政治层面上,李嗣业的这个想法就有大问题。

  因为时间拖得太久,势必导致大唐的人力物力及财力严重受损。

  只有快速歼灭叛军的主力,再在关中道、都畿道推行土地革命,等到调动了关中道以及都畿道的民力,大举北上平定史思明的叛军,再然后趁势在河北道、河东道以及河南道推行大规模的土改,这样一来大势就基本上定了。

  那些世家高门就会彻底丧失逆袭的机会。

  总而言之,绝不能出现人口的大量损失。

  趁现在叛军忙着攻城略地,没有太多时间祸害百姓,赶紧把他们灭了。

  当下陆天师直接否了李嗣业的提议,说:“据城而守确实更保险,但是旷日持久,必然会导致都畿道、河南道乃至淮南道的人口出现大量损失,进而导致大唐国力严重受损,这不是我要的结果,所以必须在华阴与叛军野战。”

  陆天师都已经做出了决定,李嗣业当下也不再坚持。

  李嗣业当即下令全军出城,在华阴城外扎下了大营。

  结果山南军才刚刚扎好营,安禄山就派人前来招降。

  安禄山对李嗣业极为重视,派来招降的使者也是一个重量级人物——太子安庆绪!

  安禄山也不知道是咋想的,一方面可能是想借机展现对李嗣业的重视,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存了借刀杀人的念头,想要借李嗣业之手除掉安庆绪。

  如果是想借刀杀人,那安禄山确实达成了他的意图。

  因为李嗣业见到安庆绪后,二话不说直接就把他斩了。

  然后又派兵用长矛挑着安庆绪的人头到两军阵前展示。

  据说安禄山见到这一幕后,气得当场吐血,然后下令全军出击。

  几十万叛军也因为李嗣业不守规矩杀了安庆绪而大怒,于是士气更盛。

  大唐天宝十四载(755年)六月底,李嗣业的二十万山南大军与安禄山的三十多万叛军在华阴城东的平原上展开了最终的决战。

  这场决战,将最终决定大唐的国运。

  如果战败,大唐的国祚将会戛然而止。

  如果获胜,大唐则将延续盛唐的辉煌。

  两军阵圆,安禄山乘坐“御辇”而出,再次提出与李嗣业面晤。

  安禄山跟哥舒翰等陇右河朔系武将的关系向来很恶劣,但是跟高仙芝、封常清以及李嗣业等安西系武将的关系其实还算是可以的。

  所以安禄山还是准备最后再努力一把。

  却没想到,这一举措竟然酿成了大错。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