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红尘渡劫> 一六四、很不妙的状态(1/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一六四、很不妙的状态(1/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潭柘寺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东南部、太行山余脉宝珠峰南麓,因山有龙潭和柘树,因而寺随山名称为潭柘寺。潭柘寺地理环境极好,寺后九峰环抱,寺前山峰好象一座巨大屏风。传簇原名青龙潭,唐代法师法藏来此开山布道,青龙惧而远遁,潭因而化为平地。

  潭柘寺历史悠久,民间曾影先有潭柘,后有幽州”之,这意味着潭柘寺历史比北京城还要早。据清代《潭柘山岫云寺志》记载,潭柘寺前身是晋代嘉福寺,距今约有1700年历史,而北京城如果从元世祖忽必烈建元大都算起,大约比潭柘寺晚800年。武则时,寺庙扩建,改名为龙泉寺;金代皇统年间重修后,改名大万寿寺。元代及明初都有修建,但历经朝代变换战争动乱,寺院被战火破坏得甚为厉害,明顺元年经过修复后恢愎旧名嘉福寺。

  清代康熙、乾隆时期,曾进行大规模重修,又改名“岫云寺”。清代是潭柘寺最为兴盛之时,已经具备今所见规模,今日寺内建筑,大部分是明清两代遗物。

  从规模来论,潭柘寺是北京郊区最大寺院。全寺因山而建,殿堂逐步升级而上,参差错落,层层排列,建筑精美,范围宽广,四周有高大围墙环绕。寺庙内外,古木参,寺前流水淙淙,僧塔如林,修竹成荫。

  寺院坐北朝南,全寺建筑布局可分为三大部分,主要建筑全都建在南北中轴线上。中轴线最南面是一座巨大木牌坊,形制为三间四柱三楼,顶覆黄琉璃瓦,檐下装饰有斗拱。木结构全部彩绘,前额上书金字“翠嶂丹泉”,后额书“香林净土”,二者皆为康熙御笔。

  牌楼的下面放置有一对石狮,雄壮威武。牌楼前有古松二株,形状奇特,离地三米多高,枝叶掩映,相互搭扰,犹如一项绿色棚,遮阳蔽日。

  山门前还有一单孔石拱桥,横跨在深涧之上,名桨怀远桥”。过桥即为山门,砖石结构,歇山项,面阔三间,开有券门三座,券脸均为汉白玉石雕花,明间上正中悬匾额,上为康熙御笔:敕建岫云禅寺。山门两侧为红院墙,蓝琉璃瓦顶,墙上嵌有琉璃大字,左为:佛日增辉,右为:轮法常转,在阳光映照下闪闪发亮。

  山门迎面为王殿,面阔三间,绿琉璃歇山顶,檐下装饰有斗拱,大殿内供奉四尊高约三米的巨大彩塑神像,王殿前两旁为钟楼和鼓楼。

  大雄宝殿是全寺建筑中地位最高的大型建筑。面阔五间,重檐庑殿顶,黄琉璃瓦绿剪边,上下檐均装饰有斗拱。上下檐明间部位悬挂有金字大匾,上檐为:清净庄严,下檐为:福海珠轮。殿前有宽大月台,四周绕以石栏,有汉白玉石垂带踏步可供上下。正脊两端各有一巨形碧绿琉璃鸱吻,各系以金光闪闪的鎏金长链。鸱吻是作为镇物出现的,传为龙生九子之一,属水,克火,以其形象放置于屋脊,可镇免火灾。

  大雄宝殿后是三圣殿,殿两侧植有二株巨大而有气势的银杏树。东边一棵高达三十米,树冠浓荫遮盖大半庭院,树干需几人合抱才能围拢,相传为辽代所种,距今已有千年,现在仍枝叶繁茂,生机盎然。据这株树在康熙皇帝来潭柘寺时,新生出一个侧枝以表庆贺。乾隆时期,皇帝下诏将这棵树命名为:帝王树。西侧与它对称的一棵叫:配王树。

  中路松树特别粗大,高入云霄,还有娑罗树、玉兰树和各种名贵花木、果树等。寺中王殿的廊子里,还有潭柘寺一宝,它是一条长约一米,重达一百五十公斤石雕大鱼。这鱼远看似铜,击之能发出清脆乐音。古人它是一块宝石,其实是一块含铜量较高的陨石。

  山门里的建筑依地势而上,一个比一个高。中轴线终点是一座楼阁式建筑,名为:毗卢阁。面阔七间,山调大脊,山墙的两侧有台阶直通上一层。下层室内有木质漆金菩萨五尊,均带有背光。殿内挂有乾隆手书大匾“圆灵宝镜”,和厉宗万所题:“寺枕龙潭七祖分支传妙法;山连鹫岭九峰环翠拥诸”的楹联。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