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来到了甜水溪大桥的西桥头,望着长一百二十八米、宽十六米的石拱桥,都被这大手笔给震惊了,一条乡间村道桥梁,竟然修得如此宽阔。
望着桥下的四条水渠,许多人很是不解。刘厅长直接问道:“这下面修的四条水渠是不是一种浪费?”
李文书忍住笑意,解释道:“这两岸连着这半山公路里边排水渠的堰沟,叫作拦山堰。其作用是在雨季到来的时候,把山上下来的山洪疏浚到水库里去。大家看见这拦山堰里面,这每个五十米有一个一米深的方坑没有,这就是沉沙池,是防止山上被洪水带下来的泥沙,被带到水库里去后,造成了水库的泥沙淤积。真正的水库放水渠,是两岸下边的那一条水渠才是,从水库里放出来的水,就是通过这两条水渠灌溉两岸的农田和鱼塘的。”
听了李文书的介绍后,那些书呆子官僚们都暗暗庆幸,幸好自己没有开口说话,否则就成了当众出丑的外行人。但工业厅的刘厅长脸上却有些挂不住了,他阴沉着脸不敢再吭声了,心里却十分生气。不要这么快来打脸,好不好?
没有人去理会官老爷刘厅长的心里不快,而是继续跟着李文书往醉鱼溪方向走。
三道梁半山公路外,是大青山电力工业园,五个电站发的电都会汇聚到这里来联网,再进行电力分派输送。隔电力工业园一公里多的距离,就是徐家湾和余家塝居民定居点,这里有四百多户人家,原来的老房子已经没有了,全是大青山旅游投资公司投资建造的居民别墅区,与塘湾居民点是属于一体的。甜水溪流出来的水是供甜水溪水电站发电用的,电站就在距离配电工业园下三公里的地方。发电后的水从山溪里汇入到板子沟水库里去了,又为板子沟水电站送去了水利资源。
三道梁半山公路里面,是青山书院、青山新区实验小学和实验中学,青山新区政府的办公大楼就在小学和中学的中间。大家跟着李文书将学校看了一遍,都吃惊不已,这学校的繁华程度超过了新区的办公大楼,无论是小学和中学都是花园式的设计,青山新区办公大楼就显得普通和简洁了。
看到如此好的教育环境,孟副省长忍不住问了一下学校的基本情况。
周朝华介绍道:“我们青山村现在有本地居民和引进的各类人才,已经达到三万一千四百二十一人,其中接受转业工程兵落户三千零三人。现在小学依然是实行的五年制,每个年级是八个班;中学也是如此,初中高中合计五年;毕业后直接进入青山书院学习三年,可以拿到大学本科学历。学生都是包分配的,一般在毕业前都被我们新区里的用人单位抢占一空。”
孟副省长问道:“你们这里去外面招生吗?”
李文书说道:“我们只限于招收本区户籍的学生,我们对孩子们的培养,讲究一个德智体美劳的综合发展。而不是一味地追求高分数,把他们培养成一个个只会刷题的小镇做题家,培养那种废物不符合我们的办学宗旨。”
孟副省长问道:“那你们的办学宗旨是什么?”
李文书回到道:“这里的办学宗旨是:与时俱进理实交融,专业务实大胆求索。”
大家在李文书的带领下,来到了青山书院的大门前,看门的安保人员拒绝了大家进入里面参观的要求。周朝华解释道:“这是小航定出来的规矩,非学校内的人员,没有收到邀请,不得入内,更不得打扰学院的正常教学秩序。”
侯副部长赞赏道:“这样的学校才是真正的教书育人,不迎来送往,不攀附权贵,这样的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差不了。”
孟副省长也说道:“这里的安保人员是好样的,忠于职守,不趋炎附势,顶得住压力。你们这些基层干部,千万不要有干涉他们教学事物的想法哈。”
李文书解释道:“青山书院是由小周先生出资兴建起来的,从小学到大学,都是他每年出资维持学校正常运转的。现在辖区里的企业,每年都会将利润的百分之五捐献给书院,这也成了青山区里的所有企业,自觉遵守的不成文规矩。”
孟副省长点头赞道:“这才是先富起来的人们,学习的榜样啊!将从社会上赚来的财富,再投入到对后代的教育中去,让后人不断进步超越前人,形成了一股生生不息的力量。好啊,好啊!哈哈哈......”
大家谈笑间,已经来到了醉鱼溪大桥,只见这座醉鱼溪大桥比甜水溪大桥更长更高,由一个主拱和两个小拱组建而成。整体上看起来比甜水溪大桥更宏伟高大许多,高高地横跨在醉鱼溪上。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