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你放心,你不说,我们兵部也会记录。”
“今天学子都跑到官报社门口买报纸了,毕竟皇城所在,多有不便,我想将金陵驿馆开辟一处,作为卖报之所,而且各地驿站的报纸,都有金陵驿馆发出,秦尚书,你觉得呢?”
“这都没什么问题,我派人陪你走一趟。”
“多谢。”杜蘅起身拱了拱手。
随即兵部派了一个官员,随着杜蘅去了一趟官报社,把报纸运到了金陵驿馆。
驿馆从旁边开了一道角门,里面准备一个小小的院落,作为官报发货点和出售点,并且张榜公告。
于是京城的百姓,都跑去驿馆角门买报纸。
同时金陵驿站会派驿卒将报纸从去周边的驿站,一站一站,传遍全国。
杜家现在作为小印刷厂,在冯青栀的带领下,家中的仆人都在紧锣密鼓的印刷。
……
又过一日,杨敢和夏世莲看着一车一车的报纸,被送去了金陵驿馆,心里五味杂陈。
“粗略估计,应该有两万份了吧?”夏世莲弱弱的开口,“那就是八百万钱,八千贯了。”
话刚说完,又一车的报纸送了过来。
报社的官吏和驿馆的官吏一起负责,同时驿馆这边会陆续的派人将报纸传出京城,交给下一个驿站。
“这一次的报纸卖完,估计官报社的亏空就填上了。”
杨敢悔的肠子都青了,但他依旧嘴硬:“这次是他赶巧了,碰到永嘉之乱这种话题,要不然他这些报纸平常哪有这么多人买?”
“是是是,别看他印这么多,实际未必卖得出去。”夏世莲讨好的说。
“他以为京城有那么多人买,别的郡县就有那么多人买吗?等到卖不出去的时候,有他哭的时候,白白浪费了这许多成本。”
一边说着,一边悻悻的走了。
户部那边,也得到了消息。
后堂之中,陈尚书沉吟了良久,他也在后悔啊,当初为什么没投官报?
鬼知道他会跟兵部合作,把报纸卖到全国各地啊!
“尚书,你找我?”户部左侍郎蔡玉龙进了后堂行礼。
陈尚书指了指座位,让他坐下,说道:“官报社那边的情况,你都听说了吧?”
“嗯,兵部那边的驿站已经启动了。”
“从昨天到今天,听说已经三万份了,这得多少钱啊!”
蔡玉龙笑道:“印了这么多,未必能卖出去吧?”
“大梁三百个郡,一个郡下辖数个县,三万份分摊出去,一个郡只要一百份就够了。就算百姓不买这些官报,那些衙门的官吏能不买吗?”
“也没有强制要求要买啊。”蔡玉龙皱了皱眉,“若是公文,也不必收钱,那就是报纸而已。”
“报纸虽是报纸,但说的是朝堂政事,那些地方官吏,是不是也想第一时间知道朝堂的风云变幻?什么渠道最快?看官报啊!”
蔡玉龙呆若木鸡,当初官报只被人当成是民间小报一般,谁也看不上,是为了给旧党一些官员澄清,才被搬上了台面。
谁也看不好,现在却被杜蘅搞出了这么大的名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