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晋末长剑> 第一百零七章 三关(1/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一百零七章 三关(1/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十月十八日,邵勋来到了回溪坂。

  经过一个月时间的营建,回溪坂南出口附近已经完工了几个营寨。

  前寨位于坂道之上,不大,挤三五百人都费劲。

  后寨位于地势开阔之处,可驻兵三千余。

  在涧底河两岸,又各建了一个营寨,同样非常狭小,总共驻扎了六七百兵。

  忠武军四千二百人,就屯驻于这里。

  “郎君,忠武军尚未有督军。”巡视完毕后,唐剑尽职尽责地提醒道。

  督军空缺,副督还在一泉坞与家人道别,同样没过来。

  忠武军上下,处于没有主将的状态。

  大战在即,这可不是什么好事。

  “你觉得让垣延来当督军如何?”邵勋问道。

  “郎君如此看好他?”

  “他毕竟是太守,有这层身份在,好办事太多了。郡兵也会编进来,忠武军会有接近六千之数。”邵勋说道:“回溪坂,我就交给他了。陈眕会当另一個副督,他是禁军将领,主抓操训,杜尹负责钱粮器械。”

  唐剑默默点了点头。

  郎君做事,经常把前因后果解释给他以及其他亲信听,栽培的意图十分明显,他当然是知道的。

  垣延那批人大概还要一个月才能抵达。

  朱阳是弘农县的一个乡,位于群山之中,须得先向南绕道上洛郡,在上洛、卢氏二县交界处折向东北,顺着洛水走,全程山路,非常不好走。

  垣延所部大大小小数千人,扶老携幼,一路趟来,不知道要减员多少。

  在他抵达之前,陈眕就是忠武军事实上的督军了。

  午后,邵勋又回到了金门坞。

  主力大军屯于山下,操练不辍。

  上月种下的小麦已经长出了绿油油的嫩苗,邵勋一路看过来,长势很不错。

  金门坞坞主、洛阳二期的学生郑隆对土壤肥力很有自信,种得比较密,期望明年五月能多收一点粮食。

  随军而来的工匠在修理器械。

  撤下来的百姓在县吏的带领下,各自划片定居。

  有人来,就有人走。

  对弘农、陕县、湖县的百姓来说,宜阳是“后方”,“安全”。

  但对宜阳本地人来说,宜阳是“前线”,“不安全”。

  洛阳已经有人大举南逃了,宜阳当然也有人走,还不少。

  他们走了,土地、房屋就留下来了,正好安置。

  十九日,正在亲自指导银枪军训练的邵勋收到消息:王师与匈奴连战数场,皆败。

  第一场是在河内。

  匈奴大肆劫掠,将攻温县司马氏宗陵,太守裴整遣督将郭默率军救援,为匈奴所败。

  第二场在孟津。

  匈奴大军开始造浮桥,将渡河。

  司徒越越过刘暾,遣将军宋胄率禁兵五千阻河拒之。

  匈奴于上游、下游各找了几处地方,用小船潜渡了数百骑,绕道后方,突袭了一支往孟津运粮的队伍。

  宋胄听闻粮道被断,大骇,率军南撤。

  匈奴造完浮桥渡河,追上宋胄,大破之。

  第三场还是在河内。

  郡人闻知郭默、宋胄皆败,于是突然作乱,袭杀忠于朝廷的官将军士,执太守裴整以降。

  暂时就这么多消息。

  邵勋看完后,只一个感觉:禁军倒也没那么不堪,至少还是敢出战的。

  无奈骑兵太少了。

  去年五月王弥之乱时,骁骑军还有两千骑。

  这两年历了不少战事,非但没有增加,还减少了,总数跌破两千——其实这也正常,没钱,邵勋的牙门军缺额都没补。

  这么丁点骑兵,即便正面战斗力比匈奴强,但兵力本身就不在一个数量级上啊。

  宋胄这场败仗,就吃亏在没有足够的骑兵上面。

  当然,他自身也有问题。

  一被匈奴骑兵断掉后路就慌,就想跑路。

  野外到处都是匈奴人,你怎么跑?还不如立寨坚守,待匈奴自退——如果随军携带的粮食足够的话。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