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州城的复土之战,最后的结局真的很完美。
东突厥王国在幽州城驻扎了5万重兵,由突厥国内著名的战将,突厥宰辅那扎铁的儿子那扎贴木儿镇守。由此也可以看出突利可汗对于幽州城的重视。在复土之战之前,那扎贴木儿又陆续收留了突厥南征中原时的败军将近五万人。使得幽州城的总兵力达到了将近十万人。
本来在正常的两军对垒的情况下,郭家军的5万人是完全没有希望也没有机会,战胜这10万突厥人的。只是由于突厥军队南侵中原的失败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败军的逃回带回来的消息,震摄住了所有的突厥守军,让这些守军没有了斗志。然后又在攻城的时候,被隋朝的军队降维打击,弩车和炮车的狂轰滥炸,使得他们抬不起头,毫无还手之力,而且也返击无门。他们伤亡惨重,再加上他们的主将那扎贴木儿率先逃跑,城内的突厥人的最后一点抵抗意识也彻底消散,在郭家军对他们进行绞杀的时候,纷纷选择了投降。根据战后的统计,这一次战死的突厥人,竟然达到了恐怖的三万人还多。这些人全部是死在了弩车和炮车的攻击之下,没有一个人是死于和郭家军的对战之中。因为他们根本没有机会正面碰上郭家军的人,就已经倒下了。由此也可以看出,当科技的力量用在军队之上,是多么的可怕。
就这样,幽州城的复土之战,在郭家军没有损失一兵一将,没有流出一滴血的情况下,完美的收复了幽I州城。对于这一结果,除了朱清扬之外,任何人都没有想到。哪怕是作为这一次复土之战的总指挥,郭绚将军也没有。他们都知道,改装过后的弩车和炮车威力十分巨大,正在当日进行试验的时候就已经证明。可是当它们真正用于战场的时候,所产生的效果,竟然是比实验之时更加可怕。这也强得有一点太离谱了。没有人知道,原来战争还可以这样来打。从这一刻开始,军队的战法上又多了一条。这一教科书式的战法,一直影响了冷兵器时代几百年之久。直到后来,大量的热兵器武装在军队之上,这一战法才被慢慢的取代。
幽州城的西面和北面是是崇山和峻岭,因为它处在燕山山脉,东南面。而他的东面和南面,是一望无际的原野。从东城门出来以后,往东的方向一直走,可以抵达榆关城。从燕京到榆关城500里的路程,只有在快要到达榆关城的时候,平原才消失,被丘陵和山地所取代。
出了幽州城东城门之后,那扎贴木儿和他的副将坎坎莫名骑在战马之上,率领着手下三万多残兵,沿着燕山之下的平原官道,一路飞驰。手下的这些士兵都是骑兵,他们骑在马背上,速度也很快,转眼之间就出了幽州城五里远。直到这个时候,那扎贴木儿才稍微松了一口气。只要沿着这条官道再向前走五里路,在那里有一个路口,有一条大路直通燕山山脉的深处的长城之上。
燕山山脉是分割中原王朝和北方民族天然分界线,也是一座天然的屏障。自殷商时期古燕国开始,历代的中原王朝就在燕山山脉的龙脊之上开始修筑长城,并且在长城之上驻守着重兵,用来抵御北方民族的入侵。这一条大路就是中原王朝往燕山深处的长城之上,运送兵员和军用物资之时所开凿的。是一条比官道更加平直宽大的道路。
突厥人占领了幽州之后,因为燕山山脉北面的土地全部属于突厥,所以长城之上只是象征性的驻扎了几百人。
那扎贴木儿和坎坎莫名他们此行逃往的目的地,就是燕山之上的长城。他们相信,凭借着燕山长城的地利优势和长城之上的储备物资,他们这3万多人也能够很好的守住长城,将隋朝的军队阻挡在长城之外。幽州城虽然已经失守,只要长城还在他们的手中,他们就没有输,还可以从国内调兵卷土重来。
可是,理想很美好,现实却很残酷。
他们一路逃跑的速度虽然很快。但是龙阳卫队的这些人,他们全部都是军武者。他们追赶的速度丝毫不亚于马匹奔跑的速度,甚至还要更快一些。现在正紧紧地追赶着他们,距离还在一点点的拉近,已经相差不到一里了。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2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