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征事宜商议妥当,李世民再次询问诸公有无异议。
见堂下诸公皆沉默,李世民点头道:
“大事一定,诸公当同心协力,助朝廷完成此次‘伐魏之约’!
邓芝留京休整几日,随胡济等人一同出发,转道返回东吴,继续在两国间来往。”
邓芝躬身领命。
“朕决议,迁胡济前将军号,领新城太守,率军配合东吴佯攻上庸。
柳隐加封骑都尉、领魏兴太守,此战为先锋大将。
陈祗为行军主簿、王离为参军,此役过后,再论功行赏。”
董允见陛下有旨意,赶忙接过记录官手中笔,亲自为陛下拟写圣旨。
李世民待董允将第一道圣旨记录完毕,正色道:
“此役重在为东吴造声势,为避免我军过多损伤,朕另有安排。
令汉中都督魏延,留马岱守汉中,监视雍凉魏军动向。
魏延本人随马承、刘林率西凉骑兵两千、都护府守卫军一千,埋伏于上庸附近两国边境。
若事成,众人安全退回,则不需露面。
若事败或前军涉险,魏延当领军接应或代替前军行佯攻诈败之举,引诱魏军大兵集结。
此令当发800里加急快马与调动屯田军之令一同发送汉中魏延处。
魏延可依令调整战略战术,旨在完成此此佯攻计划。”
一切安排妥当,李世民签发了调兵文书印信,交到胡济手上,令其少做休整早日出发。
堂下众臣见陛下圣旨下,自己也无甚异议,皆识趣的领旨谢恩。
黄皓也同时宣布“退朝”。
一通折腾下来,李世民终于如愿以偿。
此番不但可检验郡兵、世袭兵、屯田兵,甚至自己还特意派遣禁军参战。
这一趟下来,蜀中现有常备兵,其优劣将展现无遗,届时自己改兵制之事也顺理成章。
一下朝,李世民直奔御书房,等待柳隐前来觐见。
于路,李世民还不忘提醒黄皓,将自己对蒋琬、吴懿等人今日表现记上一功,好在此次事件结束之后,论功行赏。
至御书房,没等太久,柳隐便随着何宗匆匆赶来。
历史上柳隐确实在史书留名,并且还是忠君辅汉的猛将,尤其蜀汉后期,更是姜维北伐队伍中不可或缺的大将。
刚见柳隐之时,李世民甚至还有些意外。
本以为在蜀汉后期活跃之人,此时只是一个而立之年左右的人。
没想到的是,柳隐此时已经须发花白,早过了不惑之年。
了解、鼓励一番之后,李世民屏退了柳隐、何宗。
眼看自己刚到之时定下的计划一步步实现,李世民感慨万千。
别看自己上一世那般叱咤风云,但若无一定国力,以及自己秦王时期攒下的忠臣良将家底,自己还真不一定能快速将大唐打造成当世强国。
如今蜀汉基本盘太弱,根本支撑不起自己的宏图大志,只能靠自己在历史的桎梏中逆风而行,一点点打破枷锁。
待到一切准备就绪之时,自己定要先趁机攻取雍凉,控制西域中原通路。
而后东联柯比能,自己最喜欢了解的鲜卑族。
进而兵锋直抵长安,以益州、雍州、凉州三州之地为根基,与曹魏争锋。
时间一闪而过,很快来到汉建兴十三年夏末,魏延此时也已收到陛下旨意。
正值三伏天气,魏延与马岱二人赤着上身,正在官署门外树下乘凉。
刚要借着微风小寐片刻,忽然门外马蹄声起,须臾一声骏马嘶鸣,衙署之外跑来一名守卫。
“启禀将军,成都急令!”
魏延与马岱二人同时惊起,心道平日里陛下对吾等最为放心,不到有战事之时,几乎不会传急令。
今日送信之人马蹄声之急切,当时八百里加急快报。
莫非有战事?
想到此处,二人皆兴奋。
尤其魏延,更是喜上眉梢。
“快请信使来报!”
守卫不敢怠慢,当即转身去请信使。
须臾,信使双手捧着一份圣谕而来。
“魏延将军,陛下有旨,请将军等接旨!”
魏延、马岱以及身边亲卫、侍者闻言,赶忙停下手头工作,就地下跪领旨。
“臣魏延、马岱等,恭迎陛下圣旨!”
信使将圣旨展开,清清嗓子,高声道:
“汉中都督魏延接旨,东吴遣使约吾大汉共同伐魏。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2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