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诺里伊的战斗结束后,可莉莎感受到了维多利亚陆军的劣势,她比较了自己在希之翼军队与萨尔贡军队的时候所采用的不同战术,维多利亚近卫战无不胜的时代早就过去了。
希之翼军队更加侧重机步协同,萨尔贡军队则偏重火力压制,她深刻感觉到了维多利亚相对于这些一流陆军的差距,他们的战术还是太过落后,以至于面对萨尔贡伞兵的弹性防御时还依照惯性思维,火炮犁地之后猛打猛冲,最后死伤惨重。
第一:几个突击组之间互相缺少配合,毫无联络,坦克与步兵的协同也做的很差,经常出现坦克推进太快,失去步兵掩护,然后被敌军火箭筒手抓住机会摧毁的情况。
第二:面对烟雾弹,步兵几乎手足无措,既不能迅速更换射击角度,也没有做到盯住无烟区限制敌人的移动,不懂得灵活利用枪榴弹和手榴弹压制烟雾区,也不能用很好的战术方法处理掉两支机枪组成的交叉火力。
萨尔贡伞兵利用这一点在巷战中的多个位置设置递进的火力网,在多条防线之间创造无人区,配合烟雾打的维多利亚步兵东倒西歪。
第三:突击组和压制组各玩各的,而且不能迅速抓住高威胁目标,在巷战中,突击组的警戒人员部署也很差劲。
正常情况下,没有坦克配合的步兵进攻要确定一条主攻方向。指挥官不能三心二意,需要安排2-3支压制组在进攻方向两侧及正面开火朝敌军火力点反击,有步兵炮的情况最佳,没有步兵炮就尽可能制造烟幕拦住危险的位置,用接连不断的火力让敌军射手难以朝突击组开火。
突击组抵达位置后,用手榴弹或冲锋枪解决危险的目标,随后视战场情况,后方的几支压制组也可以转变为突击组,稳固冲锋组夺下的敌军阵线,防备敌军有可能的反攻并交替前进。
可莉莎经常想要去加入压制组安逸的打狙,结果看到一堆维多利亚士兵漫无目的大喊维皇万岁,然后一头扎进隐蔽的机枪射界,萨尔贡机枪手没有遭遇压制,轻松写意的一梭子带走这群菲林宝宝。
回头一看,几个压制组成员正在围攻几名二楼的敌军步枪兵……完全没注意冲锋组的位置,冲锋组被打的哭爹叫娘,就差回头喊,“我压制呢?”
可莉莎真的想冲过去问问那些大聪明,谁也不是傻子,都知道自己被敌人盯上了还出来送死,你们又没有炮,三十多个人抓着几个躲在二楼完全不打算冒头的萨尔贡人打个屁啊?是以为自己的子弹附魔了源石技艺可以穿透混凝土砖墙吗,还是单纯扣动扳机打光子弹事后交差了事?
至于炮兵支援就更不用说了,前线火炮统一归团部指挥,维多利亚没有希之翼那么富裕,可以把大口径火炮交给连级甚至排级单位指挥,而且呼叫流程也很混乱。
排长遇到一挺机枪打不下来,想叫美团外……哦,叫炮击支援该怎么办?
“嗨,团部,这边有台蛇鳞机枪搞不定,给两发炮弹嗨皮一下呗?”
当然不是,团部肯定不会让鸡毛蒜皮的小白丁也来打一通电话,不然团部就爆了,一般是连长汇总自己部队的需求,(一般是几个排长的需求汇总)统一交给团部。
团部还要再筛选一遍(一分钟以内),深刻衡量自己到底有没有能力,去给每个连配一轮155毫米大炸比。
然而在实际情况上,打的乱七八糟找不到北的连长往往已经cpu过载了,战斗激烈的时候无线电完全停不下来,一名维多利亚连长短时间接受的信息简直是劳模。
这一个人要同时负责战术制定,地图测绘,修正战术坐标,进攻指挥,部队分组,然后还要负责跟炮兵观察员沟通,确定攻击坐标,还要接受团部最新的调整,有的时候还要负责冲锋陷阵,工作臃肿到变成了生产队的驴。
有的时候,连长突然暴毙会让整个连瞬间懵逼,于是维军的火炮支援经常混乱无比,经常出现各种意外,有的时候甚至不知道打到哪里了(有可能是没经验的排长压根不会报坐标)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