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33年(公元1944年)12月31日,晨,太阳还没出来。
江州城城西云台山北山麓西津渡小码头街,笼罩着的雾霭像一幕曼妙灵动的薄纱正在轻缓地拂开,几多湿润,几多宁静,还有几多神秘;屋顶、树梢、墙根旮旯还残留着些许积雪;民居店家的房屋鳞次栉比,依稀可见;石板、石块、条石和鹅卵石铺就的地面被均匀地涂抹上了一层雾水,油光可鉴,有阳光照射,仿佛有无数的小精灵在翩翩起舞,五光徘徊,十色陆离,给人以遐想和希望。
一位微胖,个子中等的中年男子行走在小码头街上。
他,杨正豪,一顶浅灰色礼帽,一身深灰色长袍,一双时髦的擦得贼亮的黑色皮鞋;他的面色红润,双眼有慈祥,有威严,还有一丝丝让人不易察觉的狡黠;他的步履不急不缓,见到熟人面露微笑,或点头示意,或拱手作揖,给人的印象,就是一副养尊处优,阿弥陀佛的模样。
杨正豪是西津渡的名人,人称“活菩萨”。他的公开身份是汪伪政府江州交通银行行长、江州慈善总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早几年还在“大民会江州联合支部”任挂名委员;他还有两个不宜公开的身份,其一是军统江州站成员;其二是中共地下党江州联络站站长。
今天凌晨,他在自家院子后门口小广场散步回来时听女佣杨妈说,夜里街上的动静不小,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他突然就有了莫名其妙的烦躁,难道……?今天是星期天,明天是“新年”,他打破常规,告诉杨妈,不在家吃了,到街上吃锅盖面。
拐过两条小巷子,不远处就是“西津渡李老大面馆”了。每个工作日的早晨,杨正豪都在这里一碗面条,一枚鸡蛋,然后上班。这已经是他多年养成的习惯。锅盖面是江州餐饮文化中的一绝,江州“三怪”之一“面锅里面煮锅盖”是也。有传说,“锅盖面”是皇帝老儿钦定的。江州人,大凡有点条件的青壮年男人喜欢外出吃面条,那是司空见惯的事儿,但星期天出门吃面条,则是难得又难得的(长期的潜伏让他具有了高度的警惕性)。
此刻他的味觉已经习惯性地充满了口腔,可是看着眼前的光景,他一个睖睁,再注意一看,李老大面馆屋檐下绣有一个大大的“面”字的幌子和灯笼不见了踪影,门可罗雀。面馆斜对门有一爿“老刘油条”铺子,也只有刘老板一人站在门口,似乎在张望着什么。
杨正豪没有犹豫,照直前行。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2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