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大清话事人> 207 老旗人的呐喊:拖住入城贼兵,为城中妇人投井争取时间(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207 老旗人的呐喊:拖住入城贼兵,为城中妇人投井争取时间(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话音未落,6磅炮装填完毕,陆续开始轰击。

  实心铁球打进人群,立马碾出一条血肉走廊。

  千里镜中看的很清楚。

  原本乌泱泱的阵型,一下子就被犁开了数个通道。

  炮营的指挥官,眼神都在放光。

  这简直是送上门的军功,打不完,根本打不完。

  3磅炮也被炮兵们推上来了。

  经过几次实战,李家军总结出了一道经验。

  3磅炮,炮管尽量做的更轻更短。

  因为压根没打算发射实心弹,而是专业打霰弹。

  炮管短,霰弹的泼洒面才大。

  而且相比打实心弹,膛压更小,所以炮管可以做到更薄。

  行军的时候一匹驮马轻松拉着满场走,半天都不需要替换。

  作战的时候,炮兵自己推着满场跑。

  “开炮。”

  进入百米后,一轮霰弹糊脸。

  不等白烟散尽,火枪兵们就大踏步冲向前。

  径直冲出了烟雾的范围后,才列队两排。

  前排蹲,后排站。

  “射击。”

  ……

  苗有林亲眼目睹了这一切。

  “苗大人,苗大人~”

  传令兵急促呼喊了两次,才把他从震惊状态中叫醒。

  “属下在,可是主公有军令?”

  “主公军令,苗部立即进城,清理城中一切抵抗。记住,是一切!”

  “遵命。”

  苗有林抽出佩刀,举起盾牌:

  “弟兄们,随我冲。”

  200多个穿甲的汉子打头阵,无甲的紧随其后。

  乌泱泱的顺着破碎的城门杀了进去。

  “义父,我部也进城吗?”

  “不,1个时辰后再进城。现在绕道乍浦城,拿下南湾炮台,炮击码头的清军战船。”

  “遵命。”

  兴冲冲的李二狗,带了200人轻松拿下了南湾炮台。

  甚至,没遇到什么抵抗。

  南湾炮台,是绿营驻守。

  他们见大势已去,直接放弃了炮台,逃了。

  甚至没有引燃火药,没有钉死火炮火门。

  将一个完整的炮台留给了李家军,倒是帮了大忙。

  ……

  实际上,在逃跑前。

  有绿营兵提出放一把火炸了炮台,不能留给贼兵。

  经验丰富的老把总,一声不吭,拔刀就把他给捅死了。

  众人错愕,却见老把总踩着尸体,骂道:

  “炸炮台?你想激怒贼兵吗?搞不好贼酋震怒,派兵死咬着咱们,到时候一个都活不了。”

  “全须全尾的留给贼兵,贼兵一开心,就懒得追杀咱们。”

  “大家摸着良心讲话,他提出这种损人不利己的馊主意,是不是该杀?”

  驻守炮台的几十个炮手,点头如捣蒜。

  骂骂咧咧的消失在了海岸线。

  无非是脱去号衣,当个百姓。

  贼酋占了浙江又如何,咱绿营有手艺不怕砸饭碗,照样吃饭。

  ……

  近卫军团占据南湾炮台后,立即炮击了已经起锚逃跑的战船。

  和水师的弟兄们陆海夹击,彻底消灭乍浦水师。

  李家军的红黑军旗,飘扬在炮台高处。

  所谓的红衣大炮,质量粗糙老旧。

  有一门竟然是雍正2年的古董,清军的武备实在是令人发指。

  李郁干脆下令,全部拆掉。

  下次潘圣女上门的时候,正好做个顺水人情。

  总是不花一分钱白玩,怪不好意思的。

  按照新炮的价格,转手一卖。

  自己得了银子,潘圣女得了面子,白莲教得了利器,赢麻了。

  旧炮,李家军不稀罕,可有的是人稀罕。

  如果大清朝各路反王开会,这些唬人的火炮说不准多抢手呢。

  毕竟刀矛随处可获得,火炮却无处搞。

  而此时的乍浦城中,苗有林部正在大杀特杀。

  入城之后,苗当家的就有令:

  “屠城。”

  主公的意思,他自当理会并执行。

  近卫军团不适合做的事,清风寨的弟兄们代劳了。

  沿着街道,逐个破门。

  凡遇活人不分老弱妇孺,兜头就是一刀。

  ……

  “当家的,差不多了。”

  “嗯,去禀告主公吧。”

  苗有林摘下铁盔,走到一处水井旁,想打些水冲洗一下佩刀和手上的血。

  却见到了意外的一幕。

  水井里,竟被尸体填满了!

  一旁的昌金却是笑道:

  “想当初我金川大寨被破之时,也是如此。一报还一报,公平的很。”

  苗有林没有吭声,她又继续说道:

  “如今我倒是对主公佩服的五体投地,只有他麾下虎狼之师,才能打败邪恶的清廷。当家的,咱跟对了人。”

  “嗯。”

  李郁没有进城,而是下令尽快清理尸体。

  不分满汉,全部集中起来焚烧掉。

  此时已经是五月初一(农历),气温攀升,夹衣已经有些热了。

  不过城中水井却是难以清理。

  干脆将城中水井全部填埋,杜绝污染源。

  乍浦老城,也废弃。在周围地势稍高处府上游重新修建一小型堡垒,棱堡。

  所需劳役,均是从周边的村寨征发。

  每天50文工钱,日结,包一顿饭。

  仅仅一天后,主动来揽活儿的百姓就多了一倍。

  众人这才意识到,主公为何强调工钱日结。

  大清朝的百姓,骨子里就缺少安全感。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