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大清话事人> 219 和两江总督李侍尧的第一次交锋(3/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219 和两江总督李侍尧的第一次交锋(3/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林总指挥,这是什么情况?”

  “本官也不知。下达焚城令的人,倒是有些魄力。”

  被林淮生赞扬的这个敌人,正是两江总督李侍尧。

  一直在战场之外的清军斥候目睹了丹阳城陷落的全过程后,就飞马返回江宁府。

  李侍尧做事狠辣果断。

  听完了斥候描述的全过程,就意识到句容县城守不住。

  与其损兵折将,城中府库囤积的粮草还被贼兵所获,不如干脆点,先一把火烧干净。

  他将自己的督标马队派了出去,监督句容知县执行了这个疯狂的命令。

  将全城付之一炬,官绅绿营兵全部迁入江宁。

  百姓就算了,各寻生路。

  在戡乱大局面前,没人在乎他们的死活。

  ……

  次日,李郁赶到。

  进攻江宁府是大事,他不放心。

  当即下令:

  “凡句容无家可归之百姓可往东走,替我军修筑工事管吃管住,发放工钱。”

  “有一技之长的匠人,可自愿编入后勤序列,让杜仁安置。”

  “青壮愿意当兵的,编入新兵营整训,先从民兵做起。”

  很遗憾,愿意接受好意的只有几千人,这大约是城中百姓的十分之一。

  而这其中愿意当兵的,仅有13人。

  这让李郁大为震惊,不过随即又释然了。

  宽慰林淮生道:

  “不必愤怒,大约是怕被我们驱赶作为消耗箭矢的炮灰。”

  “主公,属下愤怒的是为何没人愿意加入李家军当兵?饷银全额发,伙食三顿饱。”

  李郁笑笑,不愿过多解释。

  这个问题很复杂,江南人不当兵,是个社科历史问题。

  至于兵源问题他另有考虑。

  只是说道:

  “我带来了10船粮,让伱部辎重营去运河边接收一下。接下来要啃硬骨头了。”

  “我们把重炮运抵江宁城下轰。”

  “不是这么简单,算上我带来的民兵,辎重,匠役全部加起来,我军也就8000多人。江宁城有多少兵?至少2万。江宁城有多大?光绕一圈就超过60里。城墙有多厚?四辆马车能并行。”

  林淮生愕然,不知说什么好。

  “淮生,我们攻打江宁府就好似是那蛇吞象。稍有不慎,就会撑破肚皮,死的四分五裂。”

  ……

  林淮生脸色凝重,半天才点点头说道:

  “主公,我听你的。”

  “不妨告诉你,刘千他就在江宁城中,伺机而动。”

  “什么?”

  “对。”

  俩人默然不语,这是摆在李家军面前的又一道坎儿。看似形势烈火烹油,实际上脚底下踩得都是火药桶。

  若是围攻江宁府失败,搞不好就会一溃千里。

  如果真是那样的话干脆卷起包袱,收拾残兵登船出海,去南洋二次发育,过十年再卷土重来。

  退路是永远存在的。

  但是不能讲出来,否则会动摇军心。

  “主公,刘署长潜入江宁城准备做什么?”

  “无恶不作,策应我军攻城。”

  李郁说的一本正经,却是把林淮生听笑了。

  临行前,刘千郑重的询问过权限。李郁的答复就四个字:“便宜行事”。

  相比白莲教的内应喜欢采取武力抢城门。

  刘千带进去的一二百号人,则是以“细作”角色为主,减少无谓战损。

  走出大帐,

  见辎重队拉着空车出营,去运河边拉军粮。

  李侍尧火烧句容县城,就是变相的坚壁清野,制造麻烦。

  天空逐渐变高,放晴。

  梅雨季正式结束,正是厮杀的好季节!

  ……

  一阵马蹄声,

  原来是兀思买侦查回来,麻利的翻身下马,单膝跪地。

  “拜见主公。”

  “起来吧。江宁城什么情况?”

  “城门紧闭,斥候四出,和属下打了一仗。”

  李郁这才注意到,兀思买的战马都染上了血迹。

  他走到马鞍旁,打量着他的武器。

  一张骑弓(比步弓略短,更软),一支短矛,一壶箭,还有一柄截短的燧发枪。

  于是问道:

  “你不是骑射的忠实拥护者吗?怎么也用上火枪了。”

  “嘿嘿,我又不傻。”

  他的这杆燧发枪,枪托穿孔,用绳子扣在马鞍的铁环上,这是一种防遗失的措施。

  “取下来,给我瞧瞧。”

  “主公请看。”

  李郁接过,倒过来看枪管。

  “塞了个软木塞?有弹?”

  “对,马上颠簸怕铅弹掉出去,拿软木塞堵住了。”

  “霰弹还是独头弹?”

  “一颗独头弹,加四颗小霰弹,拿纸包了。”

  “不错,有创意。你的骑兵营?”

  “人手一杆。”

  (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