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大清话事人> 357 吴老二单刀匹马,直冲清军大营!(1/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357 吴老二单刀匹马,直冲清军大营!(1/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最新网址:xs原江西巡抚衙门内堂。

  李郁和一众将官,脸色肃穆。

  “诸位,都议议吧?”

  谭沐光第一个起身:

  “陛下,臣建议速速回撤。宁欺山,不欺水。大军不可置于险地。”

  李小五皱眉,提出了另外的想法:

  “谭大人,你可曾考虑过这场洪水的波及范围?会不会回撤的路线比待在南昌城更危险。”

  刘武点头:

  “臣附议。臣麾下招揽了一些鄱阳湖渔民,他们说夏季丰水期长江水位高于鄱阳湖,江水会倒灌入湖。加上几条干流,源源不断给湖区注入水源,鄱阳湖周围低洼地区都可能淹没到水下。”

  李郁默然。

  这也就意味着原先的进军路线很可能提前陷入一片泽国。

  大意,大意了。

  穿越前虽然是南方人,可长期居住长江下游,从未经历过真正的洪水,夏季经历的多是内涝。更忘了世上有个词叫“泄洪区”。

  ……

  突然,

  门外亲卫来报。

  “陛下,有一人自称江西饶州府士绅,前来投诚。”

  “接纳安置就是了。”

  “此人说他有重要军情必须面见陛下,还带了一大家子人。”

  李郁沉吟片刻,

  挥手道:

  “仔细搜身后带到签押房。”

  饶州府浮梁县士绅,王三松站在原巡抚衙门的签押房内,闻着淡淡的血腥味,心中居然极为平静。

  从樟树镇仓皇逃离,途中水陆交通工具换了好几轮,宛如丧家之犬。

  过关卡时,

  还被清兵敲诈了一些散碎银子。

  最后的那点银子雇佣了几家渔民冒险驾船送过了赣江,终于有惊无险的投奔到了光明一方。

  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后,

  他见一年轻男子,在护卫的簇拥下快速步入签押房,坐在了中间的那张官帽椅上。

  王三松瞬间明白了,整肃衣冠。

  恭敬的跪倒磕头,口中呼道:

  “浮梁县士绅,王三松携全家32口拜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

  李郁打量了一下,问道:

  “你有何要事?”

  “回陛下,草民的家族在景德镇深耕4代,可为陛下烧制最好的瓷器。”

  “当初寡人的大军攻下浮梁,你却为何逃亡?如今又来投奔?”

  王三松不慌不忙:

  “不敢瞒陛下。草民曾在京做过几年的兵部的7品小官。加之江西巡抚吴志诚的宣传蒙蔽~一时间未能及时认清形势,后辗转思索,发现清廷乃冢中枯骨,吴国才是我汉人正朔。故而率全家弃暗投明。”

  李郁笑了:

  “知错就改,善莫大焉。先留在军中,帮着做点事情吧。”

  说罢,

  就要起身离开。

  “陛下,草民还有一事禀报。”

  李郁停住脚步,冷冷的望着这个老奸巨猾的士绅。

  王三松头颅低垂,伏地说道:

  “草名冒死禀报陛下,广东以及赣南5府连降暴雨,恐有大洪水~”

  ……

  “消息从何来?”

  “樟树镇,各地药材商人口中所述。”

  李郁坐回椅子,语调冰冷:

  “王三松,你到底想说什么?寡人很忙。”

  “草民僭越,想提醒陛下速速撤离。”

  “往哪儿撤?”

  “向西渡过赣江,暂移梅岭。陛下乃我汉人光复的唯一希望,不可涉险。”

  李郁不露声色:

  “梅岭是何处?”

  “梅岭在南昌西北方向30里。山势虽不高,区域虽不广,可防御洪水绰绰有余。”

  “寡人如何能相信,你不是清廷派来的死间,诱大军入局呢?”

  这一句诛心的反问,王三松愕然。

  半晌,

  他举起右手:

  “草民愿以全家30余口的性命为担保。”

  【注,此梅岭非《梅岭三章》所述之地,只是同名。那个梅岭又叫大庚岭,在江西和广东的交界处,险峻雄奇,是真正的兵家必争之地。】

  ……

  然而,李郁却没有再吭声,

  悄然离开了签押房~

  兹事体大,光凭一個投降士绅的一面之词就将数万大军置于险地,太过草率。

  南昌城,

  数队斥候冒雨出城分别往东、西、南三个方向侦查。

  李郁站在城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听着悉悉索索的雨声,感慨道:

  “若是刘千在,定然能提前给寡人提供可靠的情报。”

  跟在后面的几名重臣沉默不语。

  情报署的重心一直在江北。

  导致对南方诸省的情报收集比较落后。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