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大清话事人> 360 奴才愿立军令状,3年平吴!(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360 奴才愿立军令状,3年平吴!(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浮桥承载不了太重的炮车。

  于是,

  李郁下令将12磅以上口径的火炮全部留在南昌城中。

  骑兵倒是问题不大,骑士们下马牵着缰绳,战马这种生物颇具灵性,过河很小心。

  ……

  “陛下,我们也过河吧。”

  “好。”

  最终,李郁带着一干重臣也踩着浮桥小心翼翼的走过了这2里。

  江西会战被一场洪水搞的乱七八糟。

  原有的布置全部被打乱。

  这让李郁暗中恼火,心中默念下次打仗一定避开这南方该死的夏天。

  蚊虫、传染病、洪水、暑热、变质的食物,每一项都是军队的噩梦。

  “军中粮草如何?”

  “够大半个月。”

  “南昌城内的存粮呢?”

  “不确定。”

  李郁深吸了一口气:

  “将城中存粮,再调走2万石。让李二狗明确告知城中百姓,若存粮不足,他们可出城收割麦子补家用。”

  ……

  因为连绵的战火,百姓逃亡,南昌城周围的麦田无人收割。

  让城中居民出城收割麦子既是提供填补口粮空缺,也是留给他们机会逃跑。

  想必,

  会有很多人借着出城割麦的机会离开南昌。

  至于说,

  哪一种选择更幸运,谁也无法预料。

  命运这种东西,向来不是凡人可以揣摩预测的。

  大军渡江后,暂时在梅岭山下扎营,将物资往高处搬运。

  同时派出斥候在山中寻找合适的宿营地,确定之后,大批兵丁上山砍伐树木制作营区。

  ……

  傍晚时分,浮桥周围插上火把。

  继续抢运!

  李二狗忠实的执行了军令,将城中已经舂好的大米从浮桥运到西岸。

  搬运大米的是俘虏。

  攻陷南昌,吴军俘虏绿营兵4000余人。

  这些家伙留在城中是很大的隐患,万一来个兵变,再裹挟百姓。人数较少的独立混成营挡不住。

  故而李郁下令将他们都带走。

  赣江两岸,

  士兵们端着刺刀,监督这些俘虏老实搬运粮食。

  中途不时有人坠河,也许是脚下不稳,也许是天黑照明不好,也许是想跳江逃命。

  总之,

  吴军无所谓!

  这种水文情况,能活着上岸的那是他命硬。

  ……

  一袋袋的粮食堆积在岸边。

  然后装上辎重车,运到梅岭山脚下。

  忙活到后半夜,突然天降暴雨,刮起狂风。

  正在浮桥上的200多绿营兵俘虏,纷纷落水。

  随着一声巨响,

  浮桥断了!

  次日清晨,舟桥营只收回了小部分船只。

  所有人诧异的发现赣江水位又又又涨了,上涨的速度可怕,肉眼可见的,岸边在一尺尺的向后退。

  翻涌的波涛里不时看到漂浮的尸体,有百姓的,有清军的,有牲畜的。

  就连天不怕地不怕的李二狗也开始懊恼。

  下令:

  “搜罗燃料、粮食,搬到城门楼子里。再找些匠人,在城墙上搭棚子,能遮太阳能挡雨就行。”

  “弟兄们以后尽量睡在城楼上,城内不要待了。”

  次日,

  一夜没睡安生的李二狗,职业病发作。

  下令牵了几十只家畜到城墙上,还临时加盖了遮风挡雨的牲畜栏。

  “指挥使,这是?”

  “我告诉你们,这世上什么事都没有饿肚子可怕。防止断粮!”

  ……

  正如李郁所料,

  放南昌百姓出城割麦子的结果就是百人出,三十人回。

  大部分人携带值钱细软干粮,出城避难于野。

  他们不是单纯的不信任吴军,而是不相信任何军队!

  与大兵同城,一旦断粮,百姓堪忧。

  更有一层顾虑,

  所有人都目睹了吴军主力撤走,假如清军卷土重来,再度收复南昌。

  按照大清惯例,收复失城,一定要先杀一波再抢一波。

  抢劫小民,振奋士气。屠杀小民,震慑贼兵。

  你不能指望封建军队拥有道德。

  而由于赣江的水位过于汹涌,吴军3艘战舰也被迫起锚溜走。

  他们要尽快进入脱离险境,

  湖口县已经不安全了,发大洪水,必淹。九江,也不提了!

  长江水疯狂倒灌鄱阳湖~

  上游雨水也在疯狂的输入鄱阳湖~

  ……

  这是一场影响范围极大的洪灾。

  江西全省除饶州、广信2府之外全部被洪水波及。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