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大清话事人> 084 蒙鞑子,讲个笑话(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084 蒙鞑子,讲个笑话(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河面太宽,船太多。一旦出了岔子,就没法补救。”

  韦秀说的是实话。

  歼灭战,若是打成追击战就完蛋了。

  这么宽的水面,堵不住官船。

  “那就在胥江里动手?两头一堵,压着打。”

  “就怕连累了胡大哥。”

  李郁一愣,这还真是个大问题。

  横塘汛,负有许多项责任。

  其中有一项,就是驱逐水匪,维护黄金水道。

  事后,清廷震怒。

  老胡被罢官都是轻的。

  这不是,废了自己处心积虑布置的一颗棋子吗。

  “你提醒的对,我差点忘了。”

  “老爷最近是压力太大了,百密一疏。”

  李郁默默的回到船舱,坐下。

  韦秀给他按脑袋,放松精神。

  “担心你哥哥了吧?”

  “嗯。”

  “等刘千回来就知道了,快了。”

  船只向北,沿着大运河航行。

  ……

  “那是?”

  李郁指着前方,一处塔尖问道。

  “寒山寺的钟楼。”

  “我们距离浒墅钞关还有多远?”

  “约有5里吧。”韦秀很熟悉。

  运河水面,被绿洲一分为二。

  左边,稍宽。右边,极窄。

  这是一座狭长,类似橄榄球模样的绿洲小岛。

  坐落在大运河中间。

  上面有不少亭台楼阁,绿树假山。

  “先走左侧水路,前面再绕回来,走右侧水路。”

  他终于找到了一处,适合下手的地段。

  此处,不属横塘汛的管辖范围。

  而且,是大运河南北20里,最窄的一处。

  理论上,可以截住官船。

  在绿洲岛屿上,还可以布置一支人马。

  傍晚,他的坐船才回到李家堡。

  匆忙换了一件干净袍子,就到了会议室。

  “诸位兄弟,我已决定了。”

  “明日清晨出发,在寒山寺西侧的大运河动手。”

  ……

  2条船。

  一大一小,大的载50人,小的是诱饵。

  船舱太小,又冒雨在前甲板加装了一层。

  火绳枪手,不可能暴露在雨中打仗。

  两门丑陋的虎蹲炮,临时打造了木制架子。

  保证能够水平轰击。

  清晨,所有人登船了。

  被油纸布包裹的武器,也冒雨运到了船上。

  堡内的妇人们,缝制了白布头套。

  众人一看,都傻眼了。

  “这,这是孝帽?”

  李郁拿过一顶,套在头上。

  整理了一下:

  “是这样用的。”

  劫匪专用头套,戴上后,只露出眼睛和嘴巴。

  黑头套,能彰显悍勇。

  白头套,甚至有点萌。

  众人狂笑,甚至笑的肚子疼。

  “笑够了吗?”

  “把头套戴上,从现在开始,无令不得摘下。听明白了吗?”“遵命。”

  ……

  几十个戴着白头套的人,默默坐在船舱内。

  除了水手,其余人不得出舱。

  外面是哗哗下雨,倒是方便了隐蔽。

  10米外,就看不太清了。

  小船紧跟在后面,上面只有两人。

  韦秀和小五,都是清月村出来的,水性好。

  他们的任务,是必要的时候制造水上交通事故,把官船的路堵住,最起码也要被迫降速。

  有人说过,

  计划越周密,出纰漏的概率就越大。

  李郁已经尽可能的把计划的复杂程度降低,再降低。

  简单的说,就是府衙的押运官船一出发,监视的弟兄就打马狂奔。

  到约定的岸边,传达消息。

  骑马肯定比船快,这是常识。两骑,是为了确保不出纰漏。

  然后,大船就在胥江和大运河交汇处等着。

  等官船出现,就起锚跟着航行。

  直到,抵达绿洲处加速。

  和官船并排,靠近了开炮。

  这个计划,已经是最大限度的简单了。

  李郁闭目养神,其余人也有样学样。

  ……

  直到,尾舵处水手喊:

  “他来了。”

  派去侦查的一人,踩着跳板爬上大船。

  抹了一脸雨水:

  “官船出发了,一共两艘。”

  “犯人在哪艘船知道吗?”

  “知道,我在码头瞧着他们登船的。”

  “好,一会你指出来。”

  报信的人,跑到船舷,对着岸上的骑士交叉手臂挥舞了两下。

  岸上的蓑衣骑士也挥挥手,然后骑一马,牵一马离开了。

  他的任务已经完成,返回李家堡。

  “押运船上,有八旗兵。”

  “什么?”李郁一愣。

  “绿营兵三四十人,八旗兵十几人。”

  “你怎么判断出是八旗兵?”

  “大脸盘,罗圈腿,穿棉甲,壮的很,人人挎弓箭,一看便知。”

  李郁点点头,这是个人才。

  他观察的这些特征,确实符合。

  长期骑马,都会罗圈。

  大脸盘,也是鞑子明显特征。

  等待的时机,是最熬人的。

  官船的速度很慢,小半个时辰才到了。

  船舱内,一个穿棉甲的汉子,透过窗子欣赏着:

  “江南四百五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旁边一位押司,欲言又止。

  算了,还是别多嘴纠错了。

  很显然,这位骁骑校是个汉文化爱好者。

  一路上,已经背诵三次古诗了。

  正确率,高达五成。

  ……

  “押司,你是哪儿人?”

  “小人是常州府人氏。”

  “我有几个文学方面的疑惑,想请教一二。”

  “您客气了。”

  “为何有的诗,读着十分优雅。有的诗词读着,却让我想纵马杀敌?”

  押司一听,有点意思。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