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年代:四合院里的手艺人> 第234章 家底(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234章 家底(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毕竟,这家底都算是老贺家的,虽说贺老爷子临终说了,不给贺永强一丁点。

  可贺永强夫妻不仁不义,徐慧真要是同样如此,道德层次不就是拉低成和他们一样了吗?

  这一比较,徐得庸就差了许多,作为蹬三轮的“无业游民”,每个月拉酒啥的能从小酒馆赚上十几块,接点“私活”赚上十几块。

  嗯,还有刚子那里的“抽成”……。

  这一算好像赚的也不老少,所以徐得庸现在兜里的私房钱早已经破两百。

  花不完,根本花不完!

  而且,大头刚子那边都没怎么结算,即便他让刚子弄了一些东西,去掉年底应该也少不了一百块。

  不过,这抽成注定持久不了,明年下半年一收紧,倒腾乡下的东西就甭想这么自在,被捉到保不齐得进“炮局”走一遭。

  话又说回来,两年后啥生意也甭想好过!

  当然,徐得庸真正的底气是自己本身和手艺,加上盲盒空间以及里面的各种物资。

  两百多块那么多钱,徐得庸自然不会一直带在身上,不过每天兜里也都有十几二十多块。

  走进委托商店,里面琳琅满目的各种东西。

  说到委托商店,就得提一提老四九城的“晓市”。

  晓市之所以称为“晓”市,在于它的营业时间是大清早。大概后半夜的三四点钟,晓市便开市了。

  过去,老四九城有多处旧货晓市,如位于南城老墙根的广惠寺小市,宣武门内、外小市,天桥、德胜门小市等,都是卖旧货的,所卖物品一般来自家里用不着的旧货,也有一些靠旧货小贩及打鼓儿的收买来的。

  旧货晓市也是兴盛一时,不过国营委托商店成立以来,有根有底的东西一般都来这儿了。

  除了“晓市”,四九城还有“夜市”和“鬼市”。

  不过当下“晓市”“夜市”基本不见,只剩下“是人归家,是神归庙”下半夜经营的鬼市。

  徐得庸瞅了一圈,现在好东西还不太多,等过两年才多呢!

  “同志,您要来点什么?”

  营业员说话客气,应该是以前“打小鼓”的转正的,这样人的买、卖都有眼光。

  徐得庸其实也没有什么特别想买的,便随口问道:“您这有蛐蛐葫芦吗?”

  营业员道:“您说的是蝈蝈葫芦吧?”

  徐得庸道:“嗯,都差不多。”

  营业员笑着道:“说是差不多,这里面讲究可多了去,一看您就没怎么玩过,您不会连蛐蛐和蝈蝈都不分清吧。”

  徐得庸道:“我是不怎么玩,不过蛐蛐和蝈蝈还是分的权利的,我就是想买个给孩子玩。”

  营业员道:“给您开个玩笑,您要是给孩子玩,那不如去别的地方买新的,还便宜,我这可都是老物件,要贵一点。”

  徐得庸道:“您拿出来我看看吧。”

  营业员从下面拿出来一个盒子道:“这些都是清朝、民国的老东西,也就是现在,搁以前那些八旗子弟花大钱买这玩意,眼都不眨的。”

  满清亲贵十分喜欢这些时令的小虫,不仅在秋天斗蟋蟀,还乐于蓄养蝈蝈、蟋蟀、油壶鲁等鸣虫,在冬天闻享“万国(蝈)来朝”的口彩。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