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盗墓:我,陈玉楼,一心修仙!> 第174章深山大泽皆龙蛇(1/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174章深山大泽皆龙蛇(1/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最新网址:xs过东门朝阳楼。

  穿行在青石板铺就的长街上。

  本以为和南涧古城差不多,就是座边境小城。

  但出乎一行人意料的是,建水城虽然确实不大,但一路高墙园林,纵三横四,雕梁画栋,飞檐斗拱,房舍格局井然有序,院落层出有致。

  分明是只有苏杭才能见到的古园林。

  除此之外,南诏国时代的分佛寺古塔,双阁十七孔石拱桥,还有彝族特有的黄土宫殿。

  当然。

  最令他们惊讶的。

  还是遍布城内的书院。

  走了半个钟头不到,就已经见到了四座年代久远的书院。

  临安府学、崇正、焕文、崇文。

  灯火摇曳间,朗朗读书声。

  要知道,这幅情形即便是在湘阴都难得一见。

  随意找了个当地人一问才知道。

  建水城崇儒读书的风气之盛,在整个滇南都是数一数二。

  早在几百年前。

  滇南科举中榜者中,临安府就占了一半左右,堪称滇南之冠,所以又有临半榜之称。

  自古以来,临安府的读书人,科举入仕,进朝为官。

  退仕后又回到城内,要么大建书院,要么入院教书。

  也正是因为如此。

  所以,几百上千年下来,建水城中无论汉人、彝族还是佤人,家家户户皆以读书为荣。

  即便如今乱世。

  读书之风依旧不减。

  一行人中大都是走南闯北的老江湖,何曾见过如此景象。

  山上许多人,大都还是小富即安的想法。

  稍微看得远的,也只是想着拿命博一身富贵,然后下山买几亩良田,娶个媳妇开枝散叶,却从未想过读书一事。

  一时间,不禁陷入沉思。

  饶是陈玉楼,也难得心生感慨。

  这一趟遮龙山之行。

  几乎横穿整个滇南境内。

  建水城绝对是他见过唯一有此远见的地方。

  只可惜。

  若是盛世,建水城绝对算是世外桃源。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先找个地方休息,弟兄们奔波了几天都累了。”

  随意指了指旁边一座酒楼,陈玉楼淡淡道。

  此行不远数百里。

  特地绕到抚仙湖。

  可不是为了欣赏此处风光。

  走了一天,休息充足养精蓄锐,以应对接下来湖上凶险才是正事。

  “是,掌柜的。”

  一行人下意识松了口气。

  不知道为什么,听着书院里传来的读书声,对他们而言有种莫名的压力。

  “诸位,不知是吃饭还是住店?”

  见马队众人靠近,原本在楼内核对账本的老掌柜,哪里还敢耽误,主动接过了店小的职责,朝着众人拱手笑道。

  “听掌柜口音,是川人?”

  一听掌柜开口,陈玉楼忍不住道。

  “是嘞,川北道……。”

  掌柜的一愣。

  不过很快就反应过来。

  他从十几岁逃荒来到建水城,转眼三十多年过去,两鬓已经染霜,但乡音却从未改过。

  这些年,他也曾见过不少来往的汉人。

  大都是做生意的行商。

  目光扫过马背上沉甸甸的竹篓,他心里就有了计较。

  这一行人,估计也是如此。

  “现在应该叫嘉陵道了。”

  “对对对,嘉陵道,也不知道这整天改来改去是为了什么,一会建州,一会改道,过几年怕是又要撤了。”

  老掌柜对此似乎颇为不满,低声嘟囔着。

  闻言,陈玉楼只是摇头一笑。

  民国初就是如此,建制混乱,朝令夕改,老掌柜心有埋怨也在情理之中。

  毕竟是故土。

  三天两头更名改姓。

  自己又远在异乡,有时候一年半载都碰不到个汉人身影,知道川北道的更是少之又少。

  “嘿,说这些做撒子,诸位,先进门。”

  回过神来,老掌柜拍了下脑门,一脸歉意的笑着,赶忙让开几步,请众人进楼。

  “好。”

  虽然是饭点。

  但楼内客人并不多。

  只有寥寥几桌,大堂显得空荡荡一片。

  不过,老掌柜还是特地将一行人请上二楼,又吩咐伙计泡好茶水。

  投桃报李。

  陈玉楼自然不会小气,让老掌柜尽管上菜。

  从初见起。

  老掌柜就感觉他气度不凡,此刻更是乐呵的嘴都合不拢。

  有心想要结识。

  亲自去地窖取了一壶陈年洞藏。

  见此情形,陈玉楼哪会拒绝,关于抚仙湖之事没有比老掌柜更合适的人了。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