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踏雪昆仑> 天降大任 160京都游学出意外(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天降大任 160京都游学出意外(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七步赋诗,这对木子因来说,没什么太大疑难,只见子因从容来到主考官面前,依考官吩咐从文案上、随意取出一封折叠好的诗题,打开一看只有两个字:求渡。

  子因若有所思,低声念了一遍诗题,隐隐有了主张,他刚迈出第四步便伸出手指,示意文书操纸笔准备记录,然后口占一首如下:

  叠浪长空舟楫飞,琴横云雾约朝晖。

  风流一韵红天水,寻梦无涯何必归。

  木子因少时读曹操《观沧海》时,即有畅游大海之念,只是未得其便,这首七绝诗,不过是遥想跨海踏浪的随兴文字,或许以后能得到印证。

  所谓“求渡”,乃是化用了《离骚》中名句,亦即‘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看得出屈子是求于道路,子因则是求于沧海、实属求于无路,所谓‘心中有日月、何惧无明天’,两者人生之结果可想而知。

  吟罢,子因将诗题折纸恭敬交还给文书小吏,然后侍立在一旁礼貌等候,文书接过信笺当即标注原题,并双手呈上监考官,主官接过子因的大作,经仔细审阅很快就满意点头。

  因为这是一道预选题,主要考核读书人的格律掌握是否到位,包括平仄粘对等不得犯规,其次是生员的反应能力是否敏锐。

  仅此一题,将存超二分之一的赶考文人被淘汰,总之子因顺利通过不提。

  七天后,木子因嘱咐店家招待好康康,独自一人赶到礼部考馆,果然正式场合不同,不仅有礼部的尚书、侍郎等主要官员参与考核。

  还有翰林院、中书门下以及御史台的高官随行监督,就连冯道冯老太师,也都大驾光临考场,看得出周皇立国、对首次开考极为重视。

  考题与历朝历代大同小异,不过是诗赋各一,诗赋题目皆取自李商隐的两首无题诗首句,分别是“昨夜星辰昨夜风”前四字《昨夜星辰》,和“相见时难别亦难”前四字《相见时难》。

  尤其是大赋《相见时难》,木子因更是触景生情,想起父母家人、旧日玩伴,生离死别不知何处,悲悯喷薄而出,声情并茂一气呵成,行文回肠荡气,高处不输江郎《恨》、《别》二赋,写毕更不从头过目,慷慨掷笔、潇洒离座。

  事后得知,不仅礼部一众考官俯首称赞,连翰林院和中书省的监管大员都争相传阅,冯老太师读后更与众官坦言,声称今春状元恐非此君莫属。

  果不其然半月后放榜,木子因高中榜首,报讯差官四人隔日抵达客店,爆出新科状元名字时,旅店就坐的众食客俱大惊。

  伙计直呼木公子天才神人,店主更是喜笑颜开,朝木子因点头哈腰:“托福托福……”

  子因大悦拱手还礼:“掌柜的,借你的吉言,同喜同喜!”

  过后主客学友竞相祝贺,木子因自然心情愉悦,喜钱更是见者有份,虽有三四个同场学友、送来数十两贺仪庆祝,几乎也被他一并赏赐了店家和过客。

  其后待诏时日,更是逛遍全城,偶遇有知晓身份的男女老少,背后指指点点,人人多有羡慕之色,木子因皆不以为意。

  孰料祸起萧墙,金榜题名尚未满月,中书门下就已对外张贴榜文,宣告此番春帏殿试无效。

  因当朝宰相王峻声称,有人泄题舞弊,该年科举考试存在一定问题,不利公平选拔国家有用人才,借故上奏太祖皇帝,请求严查相关人员以正考风,并建议复试以励莘莘学子寒窗苦读。

  事后,皇帝也多少知道大致原因,所以并未下诏公告,虽然勉强推迟举行复试,但春帏殿试不公已满城风雨,‘不满月状元郎’竟成京畿一带、街头巷尾的讥笑谈资。

  其中缘故乃系当朝宰相王峻,因托户部侍郎赵上交照顾某君、被拒而怀恨在心,王峻忿怒大闹政事堂令其谢罪。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