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三国:我的计谋模拟器> 第457章 唯有……杀!(2/2)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457章 唯有……杀!(2/2)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只是,周瑜此言一出,无疑是率先得罪了甘宁这一位好战分子,冷声反驳道。

  “哼,商船所能抵达之处,战船更是能够抵达!且林邑立国不正,若是与之贸易,岂非等同于承认了林邑国的地位,汝周瑜便不怕遭到后世的千古骂名乎?”

  这一句,无疑是正戳周瑜所言提案之中的要害。

  于纯粹的利益与效率而言,无疑是贸易的方式更快。

  可刘备身为安南将军扬州牧兼大汉皇叔,倘若派人与叛贼自立之国贸易,这无异于在某种意义上承认了林邑国的独立地位。

  尽管周瑜想表达的意思是暗中派遣船只前往,只要不将此事贸易登记在册,无人知晓,又有何人会追究其中细节?

  只是周瑜的个中意思显然是不适合拿到台面探讨的,甚至一下子就被甘宁给问得进退两难了,只能是继续向着李基投去目光,希望李基亲自下场安抚住那些好战分子。

  只可惜,周瑜显然不知道在他眼中作为刘备麾下文臣之首且尽显儒雅温和的李基,才是真正的激进派。

  李基能不清楚贸易是最为效率且节省人力物力的方式吗?

  只是,李基大力发展民生,为的可不是在这个时候节省钱粮。

  甘宁适才所言的一句,可谓是甚得李基之心。

  商船能抵达的位置,战船同样能够抵达。

  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本质是利益不假,但却不能仅仅看着眼前的利益。

  林邑国独立已有五十四年之久,如此漫长的时间继续拖延下去,等老一辈的林邑人彻底寿终正寝后,林邑内部对于大汉的认同度无疑还会急剧下降。

  时间一长,林邑国可就真的要完全脱离大汉而走向彻底独立的道路了。

  因此,在李基看来,此次出兵征讨林邑,取回高产粮种是主要目的之一,趁此良机将林邑重新纳回大汉疆土,同样也是一个极好的时机。

  且借着征讨林邑的威势,对于接下来派遣二张前去治理交州,同样也有着莫大的好处。

  在其位谋其政。

  如今尙算是白身的周瑜仅仅只是从钱粮、士卒等等方面去考量,以贸易的方式取回粮种,或是最优解。

  可在李基看来,这一战却是必须打。

  这一代若是不趁此良机将林邑重新纳回大汉,说不准便要将这一战留给后世子孙去打了。

  至于征讨林邑所需要消耗的钱粮问题,在确认了征讨林邑的必要性前提下,根本就不在李基的考量范围内。

  并非是说如今的扬州已经到了完全不缺钱粮的地步,而是李基多年来勤勉治政,可正是为了今后可以不用为了些许利益而被迫在大义上让步。

  再者,秋冬之际,中原地区不适应用兵,但反倒是征讨气候闷热的林邑国良机所在。

  ‘天时、地利、人和、大义、士气、钱粮俱都不缺,为何不战?’

  李基的决心,恐怕也只有刘备略知一二。

  因此面对着周瑜的注视,李基一点点地将手中的折扇收了回来,开口为此事做出着最终的定论,道。

  “此事,恐非是周瑜所想的这般简单。”

  “林邑,曾是我大汉疆土,此粮种降于林邑,无疑天赐于大汉。”

  “然,区连者,知有此粮种而不献于朝廷,反而举兵叛乱,裂土而自立。如此作为,定然是有意祸国殃民,意欲害我大汉!”

  这一刻,李基站了起来,沉声而开口道。

  “倘若区连早早将此粮种献于朝廷且推广天下,扬州又岂止今日之贫苦,万民又何须这般忍饥挨饿,甚至就连那太平道教都没有机会蛊惑百姓作乱。”

  “今日之天下又岂会是这般模样?”

  “如此深究,可见区连用心之歹毒,对大汉之害更甚于董贼也!”

  此言一出,莫说是下方正在请战的将领们,便是刘备的神色都阴郁了三分,流露出愤怒之色。

  尽管这是一种诡辩以及阴谋论,但无疑是稳稳地让自立为“林邑王”的区连稳稳地接住了这个锅。

  “如此对大汉用心歹毒之人,于情于理,岂会接受贸易?且大汉又岂能再与之贸易,唯有……”

  “杀!”

  “方能正大汉之威,解万民之恨也!”(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