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 第五百三十三章:交趾,丢还是不丢?(2/2)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五百三十三章:交趾,丢还是不丢?(2/2)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不如使安南自为一国,以全一方百姓之命,亦以休息我国之疲民!”

  “鼠目寸光!现在安南只是小丑作孽而已!”

  “一旦放弃了,不只有损明朝威望,更重要的是自太宗以来二十年的付出都会白费!”

  “你要学司马君实弃边之事,让陛下被后世所指吗?”

  “后世所指也只是后人之事!当前之事若行差踏错又何来后事之谈!”

  “因噎废食,不可学!”

  “无视现状,不可论!”

  朱瞻基看着众人,摆了摆手。

  众臣渐渐停止争吵。

  皇帝深吸一口气。

  “下诏,让西平侯沐晟和安远侯柳升一起进讨交趾。”

  ……

  【永乐四年(1406)十月,因为安南内乱,朱棣下令出兵。】

  【只用八个月时间就占领了安南,随后设立交趾郡,把安南完全纳入明朝版图。】

  【但交趾并未因此安静。】

  【从永乐六年开始,交趾就暴乱不断。】

  【明朝多次调兵平乱,但抵抗始终是此起彼伏。】

  【到了朱棣晚年,明朝迁都北京,精锐部队多集中北方,对交趾地区越发顾不过来。】

  【朝廷不得不在当地投入巨大的人力和财力。】

  ……

  大唐。

  李世民捻着胡须。

  “任何朝代,扩张与收缩的政策都应该有一个度。”

  “不顾国力一味扩张,穷兵黩武,或者大兴土木压垮民力。”

  “那这个王朝定然会像是秦、隋两朝一样短命。”

  “汉武帝若不是有昭宣二帝拉住了大汉这辆狂奔的马车。”

  李世民看着李承乾笑道:

  “那武帝的武就要改成炀帝的炀了。”

  “既然这明朝的仁宣二帝能够把父祖的江山延续下去。”

  “说明很大程度上他们掌握了国力承受的这个度。”

  “不迎盛世,便是乱世。”

  “一地之民与一国之民。”

  “怎么选都要挨骂,但都是要选的。”

  李承乾望着天幕。

  “弃了安南……再收可就难了。”

  李世民点点头。

  “不弃安南,就这么拖下去,大明就难了。”

  “你难,我也难。”

  “所以只能,勉为其难。”

  ……

  【朱高炽在位时,一开始通过柔性安抚措施缓和安南情绪,稳定地区秩序。】

  【但安南叛乱头领黎利在与明军的周旋中逐步坐大,威胁日增。】

  【宣德元年(1426)朱瞻基继位后,得知前线明军多次溃败,立即对安南出兵。】

  【调动七万多大军南下,先后派出的王通、柳升、沐晟三位大将。】

  【然而连吃败仗不说,到了宣德二年(1427)九月,连都督崔聚和工部尚书黄福,都被抓了俘虏】

  【朱瞻基果断停止了对交趾的战事,将留在当地的八万六千多明朝军民撤回。】

  【又授权黎利“权署安南国事”,承认了安南的独立地位。】

  【黎利死后,其子黎元龙在1437年正式接受了明王朝的册封,受封安南国王。】

  【这场持续三代帝王的战事才彻底结束。】

  ……

  {明朝的主要敌人在北方,不在南方。}

  {之所以闹成这样,一是明朝鞭长莫及,首都都迁到北方了,对南方越发管不过来。}

  {同时这事到底该怎么办明朝高层也一直争吵不休。}

  {几位重臣里,内阁的杨荣和杨士奇坚决主张放弃,英国公张辅和户部尚书夏元吉力主打到底。}

  {高层你争我吵,明朝的政策就左右摇摆,甚至朝令夕改。}

  {这种情况下是打不明白还得打,同时国库还没钱打,确实是个烫手山芋。}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