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汉家功业> 第一百八十八章 刘协的演讲(1/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一百八十八章 刘协的演讲(1/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最新网址:xs伏完被刘辩无声警告,只能乖乖将女儿送入宫。

  而外面,刘辩信步走着,身后跟着紧张不已的刘协与刘表。

  刘协哪怕年纪小,可也察觉出了刘辩这一趟的处处诡异。

  刘表则是万万没想到,他居然要被发配去荆州!

  这是从未设想过的路!

  他想去兖州,再不济冀州也行,万万没想到,会是荆州!

  从洛阳去荆州,别说荆州现在的情形了,能不能活着到荆州都是两回事!

  他看着刘辩的背影,余光瞥向钟繇,是胆战心惊,无所适从。

  之前他还懵懂不觉,倒是钟繇看的分明!

  他现在十分想求教钟繇,或者钟繇帮他分说一二。

  但见钟繇埋头走路,对他的目光视若无睹,心里又恼又恨。

  一众人安静的走出很远,刘表终究是安耐不住了,尽量摆出从容之色,微笑着道:“陛下,臣去荆州,势单力孤,恐有碍陛下大计。”

  如果是以往,刘表绝对不会说的这么直白无力,全是因为太过慌乱。

  刘辩头上冒汗,仍旧坚持着,因为他长时间在屋里不出来,这一次,想好好晒晒太阳,闻言随口的道:“朕相信卿家的能力。”

  刘表心头更加沉重,暗自秉着一口气,强迫自身冷静下来,抬起手,刚要说话就见刘辩忽然脚步加快。

  他愣了下,只得跟着,转过一个角,便见到太常门口,站着十几个人,冲着里面大喊大叫。

  “蔡学士,莫非你女儿入宫就忘了当初的誓言了吗?”

  “昏官庸吏当道,弊政叠出,阻塞言路,身为太常,怎能熟视无睹?!”

  “叛逆四起,朝廷官员肆意屠戮士人,太常可有一言?”

  “太常现在是高官厚禄,位极人臣,大将军在望,莫不是与那些人沆瀣一气,成为国之蛀虫了?”

  十几人围堵在太仓大门口,刺耳的声音此起彼伏,荡荡不休。

  刘辩背着手,静静看着,余光瞥向刘表,淡淡道:“这种事,朕听说了不止一次,见了也不止一次,御史台便这样放任不管?”

  刘表抬着手,语气小心的道:“陛下,这些都是太学生。巡城御史处置过多次,但,但是,也不能处置过重。”

  刘辩冷哼一声,道:“朕还听说,太学生中,有不少人散播流言,更甚至,不少人直接投奔了叛逆?”

  刘表心肝俱颤,若不是在外面,肯定噗通一声跪下。

  头上渗出丝丝细汗,刘表浑身僵硬,张着嘴,几次欲说话都没说出来。

  太学里的学生,来自于全国的世家大族,由于各种原因,投奔袁术等叛逆的从来没少过。

  钟繇见那十几人还在吵闹,上前一步,低声道:“陛下,是否派人驱逐?”

  刘辩背着手,淡淡道:“驱逐一次,还有两次。他们太年轻,背后的人稍微用点手段就能鼓动出来。”

  钟繇沉吟着,道:“不若,请太常出来解释几句?”

  刘辩摇头,道:“他要是能出来,早就出来了。”

  他来找蔡邕,是为了刘协的婚事,需要由蔡邕来主持,还有两个孩子的取名问题。

  忽的,他看向刘协,双眼半眯,道:“皇弟,你去。”

  刘协一怔,道:“陛下,臣弟去?”

  他很不解,他去说什么?做什么?

  刘辩微微一笑,道:“你即将听政御史台,这也是分内事。根据你的想法来处理,无需担心。”

  刘协小脸绷紧,惴惴不安抬手道:“臣弟领旨。”

  说着,他抬步向前走,心里想着说辞。

  刘辩给了潘隐一个眼神,潘隐会意,命六个便衣禁卫护送刘协过去。

  刘表还沉浸在被发配去荆州的恐慌中,目送着刘协的背影,眼神十分复杂。

  钟繇也有些担心,道:“陛下,渤海王能行吗?”

  刘协一个处理不好,可能惹出大乱子来!

  刘辩注视着刘协的背影,道:“你们不要小看他,再过几年,说不定能帮上朕的大忙。”

  钟繇向来信任刘辩看人的眼光,心里不禁有些好奇。

  这会儿,刘协已经到了太常门口,他一身常服,面无表情又自带威严。

  十几人见突然冒出一个小男孩,不由得愣了下,话头顿住。

  “谁家的小孩?”

  “不认识?你们认识吗?”

  “小孩走开,不要耽误我们的事情!”

  “走开走开!”

  一群人冲着刘协大叫,甚至有人上前准备扒拉他。

  当~

  一个禁卫猛的上前一步,拔出刀,喝道:“渤海王殿下在此,谁敢放肆!”

  十多人自然知道‘渤海王’是谁,在近一年诸多事情中,有两个主角——一个是刘辩、一个是刘协。

  在‘名声’方面,某种程度来说,刘协还超过了刘辩!

  十几人面面相窥,而后看着刘协,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办。

  在众多谣言之下,不到十岁的刘协是一个‘受害者’,被抢夺了皇位,拘禁在宫里,随时性命不保,十分可怜。

  刘协尽可能的保持平静,余光瞥了眼不远处的刘辩,下意识的背起手,又觉得不合适,站在那,有种无所适从,心里想好的几个词,忘了一干二净。

  “学生等参见渤海王!”倒是十几个太学生中,有人反应过来,连忙抬手见礼道。

  其他人纷纷跟着见礼,同时还在对视,目光交错,好像在密谋着什么。

  刘协僵硬着脖子点头,语气平淡的道:“免礼。你们在这里闹什么?”

  其中一个学生抬着手,道:“渤海王容禀,我等太学生,正在陈情。”

  刘协看向他,道:“陈什么情?”

  这学生似乎受了不少冤屈,一脸愤恨,道:“总共十条,一,太常擅改课纲;二,吏曹录人偏私;三,丞相昏庸,碌碌无为;四、奸臣当道、阻塞言路;五,朱儁平叛不力,理当问罪;六、董卓妄为,无视朝廷;七,曹操拥兵自重,屠戮士人;八,大司马剿贼不力;九,御史台越权,欺压百姓;十……拘禁渤海王,陛下不仁。”

  前面的刘协倒是无所谓,最后一条,令他瞬间色变,难以保持平静。

  他不敢去看刘辩方向,迅速绷紧小脸,道:“你们有何证据?可有奏本、诉状。”

  这学生抬着手,神情越发痛恨,道:“学生等上书十几道,皆是石沉大海,请渤海王做主!”

  刘协嗯了一声,道:“按照朝廷的规矩,所有奏本进出皆有登记,除非陛下留中,其他须有回复。本王明日会听政御史台,将你等姓名留下,本王明日会亲自查处。”

  十几个太学生闻言不由得怔了又怔,刘协要亲自调查?

  他们与刘协说这些,可不是要他调查,而是借机扩大事态,逼迫朝廷答应他们的要求。

  再说了,你刘协一个随时小命不保的人,凭什么查处这些事情?

  “学生孟唤。”

  “学生班翼。”

  “学生董宏。”

  十几人相继报了名字,毫无忌惮。

  刘协小脸认真的记下,道:“最迟三日,本王必有回复。”

  十几人本来是借机博取名声的,意外见到了刘协,一些人心思浮动起来。

  董宏颇为大胆,抬手道:“学生敢问殿下,先帝是否真有遗诏?”

  此言一出,太常门口一片安静。

  几乎所有人心惊肉跳,屏住呼吸的看着董宏,又悄悄的,死死的盯着刘协。

  ‘遗诏’一事,是袁术等人叛乱的基础,虽然朝廷再三辟谣、否认,但太多人心里已经相信,是有那份遗诏的。

  毕竟,当初先帝深为喜欢刘协,欲废嫡立幼的事是公开的,为此与朝臣还展开了一段时间的博弈。

  在很多人看来,但凡先帝多活一年,继承皇位的,定会是刘协!

  此时,躲在大门后的蔡邕听到这个无比尖锐、敏感的问话,吓的一个激灵,顾不得躲藏了,快步出来,直接向着那十几人呵斥道:“你等身为太学生,理当潜心向学,将来为国效力!现在整日无事生非,出格邀名,真当本太常好欺负吗?”

  真的!

  十几个太学生心里齐齐暗道,但他们没理会蔡邕,一直注视着刘协。

  ‘先帝遗诏’一事,太牵动人心了!

  而没有任何人,比刘协的话更有说服力,更令人相信!

  以往刘协都在宫里,好不容易出宫被逮到,哪里肯放弃!

  十多人不动声色间,隐隐将刘协给围起来。更是作势,一旦刘协往太常里跑,他们会扑身阻拦。

  不远处的刘辩虽然听不见,但不断有人来报,倒是一清二楚。

  他背着手,嘴角含笑,丝毫不见怒色。

  刘表悄悄看向刘辩,对于‘遗诏’一事,他心里也狐疑,只不过没有半点证据。

  钟繇神情不动,只是旁观不语。

  他对于这件事真假并不在意,眼前这位以前是中宫嫡子、长子,是大统继位的唯一人选。再说了,登极已近两年,再谈其他,都是扯淡。

  自然,不止钟繇一个人这么看,朝廷里几乎没人支持刘协。

  刘协站在台阶上,面对这样入骨的问题,面不改色,伸手拦住蔡邕,道:“蔡卿无需紧张。”

  蔡邕欲言又止,哪里能不紧张,刘协要在公开说了些不该说的话,会令天下大乱的!

  刘协背起手,挺直胸口,板着脸,沉色道:“父皇生前,从未提起遗诏一事。在去年陛下继位的嘉德殿,从未有人提过有遗诏。不止是本王,太皇太后,皇太后,包括陛下以及当时的十二常侍、大将军何进、太傅袁隗,再到现在的朝廷百官,从来没有人提及‘遗诏’二字。这只是袁术谋逆之后,散播的谣言。本王劝诫各位,切莫为叛逆谣言所惑。当今陛下乃是本王兄长,是中宫太后娘娘所出,乃是嫡长子,继位大统,这是祖制。本王与兄长一向兄友弟恭,从未有嫌隙。本王听政尚书台,参与朝中大小事,可见陛下信任,绝无谣言所说的猜忌。”

  刘协说完这些,脸色慢慢放松,语重心长的道:“你们是太学生,本王多说一句,要理性看待,综合分析,切莫被一言一语所左右,得有自己的主见。”

  十多个太学生听着刘协的长篇大论,愣了又愣。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